中新社香港2月22日電 (龍曼)中共中央、國務院18日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綱要)。目前已經挺進大灣區辦學的香港三所高校進展情況備受矚目。多位香港教育界人士日前對中新社記者表示,香港高校赴粵港澳大灣區辦學對內地與香港都有好處,亦將惠及學校和學子的長遠發展。 綱要提出,支持粵港澳高校合作辦學,充分發揮粵港澳高校聯盟作用。鼓勵粵港澳高校開展互認特定課程學分等各方面合作交流。其實,十多年來,已經有香港浸會大學(浸會)、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和香港科技大學(科大)三所香港高校先知先覺,開辟大灣區新天地。 早在2005年,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UIC)在珠海創立,至今已培養10屆畢業生,人數近萬名。UIC發言人表示,2018年該校共有1194名學生畢業。在參加就業的畢業生中,超6成服務于粵港澳大灣區。 當被問及為何選擇在大灣區辦學,UIC發言人表示,校方積極參與珠海市經濟發展建設,致力于推動香港與內地的青少年交流,增進兩地青年相互了解。可以說,在大灣區辦學可實現各方面資源和經驗共享,為國家發展做出貢獻。 香港中文大學則于2014年正式成立深圳分校。中大發言人強調,2018年深圳分校共有一屆本科畢業生及三屆碩士畢業生。選擇畢業後立即就業的本科生多以深圳為工作首選地。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早前宣布正式與廣州市政府和廣州大學簽署協議,合作籌建科大廣州分校。分校位于廣州市南沙區慶盛現代高端服務區。科大校董會主席廖長城表示,科大期望為大灣區培育具創新能力的國際化高端人才;亦期望通過成立廣州分校加強本地知識轉移,彌補香港高科技制造産業的不足,促進科技與商業協作,為香港經濟發展增添新動力。 針對香港高校紛紛在大灣區辦學,香港理工大學醫療及社會科學院院長岑浩強以醫學院為例對中新社記者指出,高校在大灣區辦學對學生個人發展非常有益,「醫科學生所能獲得的資源不再局限于香港,而是可在大灣區內見更多病人及病例」。 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系統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教授及創新科技中心主任黃錦輝表示,香港高校在大灣區辦學對香港與內地都有好處。香港高校與內地合作有助于實現科研轉化;不少內地高校在研究領域有待提升,香港高校可將優質的教育及科研資源帶到內地,提高大灣區創新、創意水平。最終令大灣區創科發展實現上遊基礎研究、中遊技術轉化及下遊市場化應用的完整供應鏈。這也體現了「國家所需,香港所長」的要義。(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