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香港频道> 八闽乡讯> 福州 > 正文
林振寿:“我要用相机真实地记录历史”
2019-02-14 10:11:43 梁凯鸿 来源:福州新闻网  责任编辑:李楠  

林振寿在整理过去拍摄的照片底片。

福州晚报记者 梁凯鸿 实习生 曹佳明/文 陈暖/摄

“我尽可能地发挥自身之所长为福州留下一份珍贵的影像资料,我喜欢用相机真实地记录历史,我对摄影情有独钟。”这句话出自年逾古稀的福州本土摄影师林振寿之口。此前,他的摄影工作室被市文联授予“福州市第一批文艺名家工作室”。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自学摄影,这50多年来,林振寿从摄影记者、市摄影家协会主席,到现在的国家一级摄影师、全国城市摄影联盟副主席等,多种与摄影有关的身份重叠下,一直坚持做一名福州历史的记录者。半个世纪以来,他深入福州的各个角落,进行本土题材摄影创作,并且频获国内外摄影大奖。

从黑白到彩色 映射福州沧桑巨变

走进林振寿的家中,刚打印不久的照片散落在各处,办公桌上、箱子里整齐地摆放着一卷卷陈旧的底片,还收藏着各式各样“老古董”相机。

“你们看这组照片,黑白照里人们骑着自行车穿梭在小街巷中,那时二环、三环还没修好。彩色照中,橘园洲大桥、浦上大桥相继建成,后来地铁也开进福州,市民坐上了福州地铁一号线。“林振寿给记者们展示他拍摄的福州交通出行的今昔对比照,感慨福州的沧桑巨变。

为了让影像资料能更好地保存下来,这些年,林振寿不仅细心归类整理,还买了底片扫描仪,把小心翼翼保存下来的传统底片扫描成数码文件。“底片的保留是艰巨的,经过清洗、晾干和扫描后,还要进行繁琐的后期修图,有时甚至花上整整一天只为还原一张旧图。” 林振寿说。

林振寿1948年生于福州。1967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接触到摄影并开启了自学摄影之路。福州城中,普通人的衣食住行、工厂的忙碌生产、老旧房屋的拆迁改造……这些画面都在林振寿的相机里一一定格。50多年,几十万张照片,或黑白、或彩色,用影像“述说”福州时代变迁的故事。

对焦渔民生活 看尽大海潮起潮落

在林振寿的摄影作品中,大海题材很多。

“在大自然光影作用下,春夏秋冬、朝夕夜幕、阴晴风雨伴随着潮起潮落,组成一幅幅如诗似画的天然画卷,大福州拥有的海岸线是摄影人取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啊!”林振寿说,他努力拍摄沿海题材,并将“闽都海韵”系列选送到北京、上海、山东、青海、四川乃至友好国家赞比亚等的大型活动中参展,收到了很好的赞誉,借着照片宣传了福州。

拍摄这类题材,难度也更大。“照片是美的,拍摄过程却惊心动魄。”林振寿笑说,有次在连江北礁的采风途中,他看见渔民在海滩上修补渔网。洁白的海滩,交错铺开的渔网,场面十分壮观。在平地上拍没有拍出最满意的效果,林振寿又爬高楼、趴屋顶,伸出双手,半个身体几乎悬空拍出了《休渔季节》,这张照片一举拿下了第三十五届国际摄影沙龙比赛金牌奖。

50多年的摄影生涯,这样的经历对林振寿来说并不稀奇。“但这是我喜欢做的事,能为福州多留些有价值的历史影像资料,是件多有意义的事。”林振寿说,早前他率先在福州地区开设摄影培训班,通过业务培训和外出交流、采风等,扶持培养摄影新人。眼下,他正在准备写《福州摄影史》筹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