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 凡 常在市区江滨步道健身运动的人们欣喜地发现,去年下半年以来,江滨公园增设了不少体育健身设施、器材。如在运动长廊场地,新建了一个多功能露天灯光运动场。红绿相间的运动场地,格外引人注目。从早到晚,多功能运动场都派上用场:清早,爱好太极的老年人穿着宽大、时尚的练功服在这里打太极拳、练太极剑;上午,许多老人带着孙子、孙女在这里颠球、跳绳、捉迷藏;到了下午,这里成了青少年的乐园,打篮球、练小型五人足球等。夜幕降临,这里开启了明亮的灯光,兴趣正浓的人们,久久不愿离去。还有新建的市区绿道、自行车道上,整天人来车往,络绎不绝,成了人们健身运动的上佳去处,喜悦洋溢在每位市民的脸上。 看到这些,笔者深有感触,政府有关部门和所在的街道社区,在规划、建设市民健身运动场所时,能够充分考虑到老中青三代各个人群的健身需求,并尽可能因地制宜,提供有针对性的精准服务,这是十分可贵的。类似市民健身场所这样的工程,是民生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样的工程贵在便捷实用、并能为更多健身人群所用。唯有将市民健身建设与社区群众健身需求结合起来,市民健身设施场所才能为更多健身人群所使用。 全民健身以国家战略为导向,已深入生活、深入人心。而体育场地、健身器材的相对缺失,则使得构建完善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愈显任重道远。由此可见,构建完善的公共体育设施,是推进全民健身工作的重要一环。 全民健身,无不以群众基础是否深厚、大众是否便于参加、健身运动场地是否充足为标准。通过建设功能更齐备、分类更合理的市民健身场所,来吸纳更多人群加入健身大军,恰是让健身设施惠及更多群众的可行路径。在这样的背景下,不过多建大而不当的所谓“高大上”的健身运动中心,而是确保市民健身场所承载更多需求,能够真正为更多群众健身所用就十分必要。 当健身的种子撒入全民的沃土,收获的自然是满满的精气神。政府部门充分考虑各类人群的健身需求来规划、建设、使用市民健身场所,这是务实推进全民健身的可贵尝试。吸纳更多人群参与到全民健身队伍中来,恰是开展全民健身的真谛。这种“接地气”的做法,扣住的正是全民健身重在“全民”的要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