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香港頻道> 最In香港 > 正文
香港大學生成都實習記:「這是了解內地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2019-01-30 08:46:27 徐楊祎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李楠  

中新社成都1月29日電 題:香港大學生成都實習記:「這是了解內地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中新社記者 徐楊祎

「這裏無愧于被稱為『天府之國』。」香港科技大學學生梁竣豪如是總結他過去一個多月在成都的實習生活。

29日,梁竣豪和同樣來自香港科技大學的學生譚彙和,結束四川之行返回香港。2018年下半年,他們在香港科技大學內地實習生招募中脫穎而出,于12月23日抵達成都,開展為期5個星期的實習。

資料圖:香港大學生。 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兩名香港大學生輪流在香港特區政府駐成都經濟貿易辦事處(簡稱駐成都辦)各組進行實習,負責協助處理經貿關系、聯絡統籌、投資推廣、公共關系等方面的工作。

「我很有幸能跟隨李主任參加四川省兩會,並見證來自香港的政協委員如何為四川發展建言獻策。」譚彙和告訴記者,這次特殊的經曆不僅拓寬了眼界、豐富了人生經曆,還讓他對內地有了新的認識。

駐成都辦主任李蘊妍告訴記者,該辦自2014年起每年都會向香港大學生提供實習機會,「這就是我們希望看到的雙向發展,一是可以增長同學的工作經驗,二是可以加深他們對四川、對成都的了解,以促進川港交流。」

在18歲的梁竣豪看來,參與「飛躍四十載同發展·共繁榮」展覽成都站活動並擔任講解員,同樣值得圈點。在長達10天的展覽中,梁竣豪與譚彙和幾乎天天都會向前來觀展的成都市民講述改革開放40年來,香港發揮的重要作用以及香港、四川之間的友好往來。「這也讓我們對改革開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除此之外,兩名香港大學生還跟隨在川港企代表前往天府新區考察,參加川港青少年成都機場「快閃」表演,前往都江堰探訪香港援建的「熊貓樂園」,參與籌備在川港企、港人研討會等,還就「天府新區的發展、四川的科創發展以及香港的機遇」進行了課題分析。

「成都不僅超過我的預期,還帶給我很多驚喜。」譚彙和說,無論是坐車、吃飯、買東西,還是旅行,成都人都可以只帶身份證和手機出門。「移動支付的快捷方便我以前只是有所耳聞,沒想到如此便利。」譚彙和還舉例說,他去峨眉山時,內地居民可以直接刷身份證、再望一眼攝像頭就能進入,而自己則需要持紙質門票走人工檢票通道,「科技改變生活,香港在這方面還需要努力。」

梁竣豪則感歎于當前成都高水平的生活質量。「太古裏、IFS已經媲美香港,交通便利,食物也很美味。」梁竣豪說,在駐成都辦同事的帶領下,他們品嘗了很多地道美食,「我最喜歡吃甜水面,譚彙和喜歡吃跷腳牛肉。」

作為川港交流的身體力行者,對于兩地未來的交流合作,譚彙和與梁竣豪也有著自己的思考。梁竣豪認為,香港和四川可以以文化為契機,加強傳統文化領域的交流,讓兩地青少年在加深認識的基礎上,利用傳統進行創新。譚彙和則建議,一個月或者更長時間的交流會更有效,還應突出本地特色,比如四川有大熊貓、三國文化、巴蜀文化等。

譚彙和說,回到香港後他會將此行的收獲與身邊的人分享,「已經有朋友計劃報名來內地、來成都實習,畢竟這是我們香港學生了解內地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完)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