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寧德1月23日訊(通訊員 陳觀琴 本網記者 葉伏國) 他既是雷厲風行的屏南縣佳洋社區黨總支書記,也是為民發聲的省人大代表,還是善當「和事佬」的屏南縣人民法院陪審員。有著「陸書記」「陸代表」「陸陪審員」三重身份的陸盛彪,雖然分飾多個角色,卻始終懷揣同一種法治情懷。 閑不住的「陸書記」 走進屏南縣佳洋社區,道路寬廣整潔,路旁的大樹蔥郁挺拔,整齊的路燈沿街矗立,老人們在社區活動中心唠嗑、鍛煉,處處呈現一派祥和景象。 但誰也想不到,十六年前的這裏是「雨天蹚泥,晴天吃土」的艱難處境,無水泥路、無路燈、無辦公設備,百廢待興。而今此處翻天覆地的變化都得益于社區黨委書記、主任陸盛彪。是他肩負起重擔、砥砺前行,帶領社區黨員群衆摘掉「三無」的帽子,勾畫了社區新圖景。 不通路、難致富,這是陸盛彪準備啃下的第一塊「硬骨頭」。他為「路」奔走,四處籌集經費,為了能向上級領導反映社區問題,一次次來到相關單位,有時一等就是三四個小時,有時蹲守一天也未必有收獲。陸盛彪吃了一些閉門羹、也碰過不少灰,但依然心存希望、不輕言放棄。 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陸盛彪用他的忙碌爭取上級支持和發動社區黨員帶集集籌集1300多萬元的修路資金,實現了從「零」到「一」的突破。如今,佳洋社區的20條公共道路和120多條弄巷早已脫去「沙土外衣」,換上了「水泥新裝」,令人耳目一新。 解決了「路」的問題,閑不住的陸盛彪又盯上了「燈」,照明是他準備攻克的第二個難題。幾經周折,陸盛彪終于讓路燈建設項目提上日程,他同施工方一次又一次地測量布燈路線,一遍又一遍地修改施工方案。後來,400多盞路燈覆蓋了整個社區,居民們夜間出行不再是難題。 在不斷提高社區基礎設施硬件水平的同時,陸盛彪還致力于提升社區文化軟實力,注重社區法治文化建設。2017年,陸盛彪經過多方奔走爭取到20萬計生宣傳經費,建成19組文化長廊,囊括黨的十九大精神、人文曆史、法治知識等多項版塊,知識豐富、趣味性強,為社區居民學法明理提供良好平台。 陸盛彪堅持將法治思維貫穿于社區事務始終。他依法辦事,定期公開社區財務狀況,每項工程、每筆款項都有依有據。他一絲不苟、公開透明的處事方式不僅贏得群衆的信任,也使社區的建設得以順利推進。 佳洋社區矯正中心作為寧德市首家社區矯正幫扶中心,是陸盛彪具有法治智慧的一大成果。 陸盛彪認為,物質上的匮乏容易補給,而精神的缺失卻難以彌補。他將精力聚焦于增強社區精神之鈣。該中心通過社會調查、回訪考察、心理輔導、提供就業培訓和法律宣傳等服務,為社區內被法院依法適用非監禁刑罰的罪犯和刑釋人員進行矯正幫扶,為矯正對象重返社會提供了一個全面而溫馨的幫扶環境,猶如打開了一扇門,幫助犯錯者「回家」,鼓勵失足者回歸正途。 「陸書記是個大忙人啊!他閑不住的,經常都在各個單位來回奔走,不是申請項目,就是反映居民困難,這幾年社區的發展離不開他的努力。」佳洋社區的許多黨員和群衆贊賞道。 敢較真的「陸代表」 在陸盛彪辦公室的牆面上,挂了滿滿的一排文件,其中代表議案和建議居多,分類明確,塗塗畫畫做了各種標記。 陸盛彪坦言,在他的多種角色中,當代表耗費的時間最多。一份議案的産生需要基于長時間的調研,猶如十月懷胎,耗時甚久。議案的起草需要幾易其稿,經過十遍、甚至二十遍的修改。 地處山區的屏南縣,道路崎岖不平,交通十分不便,嚴重限制了群衆出行和當地經濟發展。2003年,寧武高速路屏南到寧德的施工方案初步出台,規劃寧武高速路將途經周寧鹹村、霍童鎮,到達寧德,全長僅74公裏,屏南百姓喜不自勝。然而,方案出台沒多久卻因某些原因被改為自屏南出發,途經政和、周寧、福安,最終到達寧德,全程長達190多公裏。 陸盛彪對此心生困惑,不由地「較真」起來:好不容易等來的高速公路為何變得如此曲折?短路程為何反被延長?經過咨詢、調研、分析,他鼓起勇氣向有關單位提出恢複原定方案的建議,讓便利出行有了希望。 2018年在省人大笫十三屆一次會議上,陸盛彪提出《關于依法盡快出台福建省城鎮基本養老保險人員死亡撫恤金發放問題的建議》,承辦單位對此重視不足,執行緩慢。從基層走出來的陸盛彪,深知該死亡撫恤金關乎民衆生計,心生著急的他再次「犯」了愛較真的「毛病」,他對承辦單位的建議答複表達了不滿意意見。經過認真踉蹤督辦,促成了建議意見的落實。 陸盛彪認為,作為人大代表,既要關注人民群衆關心的熱點、難點和焦點問題,而要把熱點、難點和焦點問題變成一件高質量的議案或建議,需要有深入調查研究的過程,才能使議案建議論據變得更加充分祥實;還需要有深度觀察思考的過程,才能使議案建議主題更加鮮明,同時,更需要一種耐心和靜心撰寫的過程,才能使議案建議的內容更有深度和廣度。同時,還要敢于較真,敢于跟蹤督辦。 為了能提出好建議,陸盛彪經常翻閱法律書籍,查找典型案例。他說,法律涉及日常生活方方面面,不懂法,真的很難提出可行性建議。此外,他還主動學法,堅持看法治欄目,不斷豐富法律知識,增加知識儲備。 陸盛彪化身橋梁,一方面向法院彙民意、聚民心,一方面為百姓釋法理、解心結。在法院向其征求意見時,陸盛彪表示,法院在改革進程中,遇到的新問題層出不窮,面臨著諸多挑戰,他希望法官不僅能夠不斷加強自身學習,練就過硬本領,而且能夠更接地氣,彰顯法律溫情。 陸盛彪拒當「啞巴代表」,他認為敢于較真並非易事,唯有敢于擔當,才能底氣十足,才能充分發揮代表的樞紐作用。 愛琢磨的「陸陪審員」 「盛彪同志,現在有個案件比較棘手,涉及多方利益,你作為陪審員,可得幫忙出點力啊!」電話那頭的屏南法院徐法官開門見山。 「好的,我明天就去法院了解具體案情。」本就喜歡琢磨的陸盛彪來了興致,究竟是什麽複雜的案件讓經驗豐富的徐法官也犯難。 第二天,陸盛彪如期赴約。原來是一起故意傷害案,被告人小張在一次施工中與村民小包産生矛盾後導致其重傷,達到九級傷殘。該案涉及縣政府建造垃圾填埋場,是一項民生重點工程,但部分村民對征地不滿遂進行阻攔,導致矛盾升級、工期延誤。該案的法定刑為三年以上,如何既保證重點工程如期完工,又能給村民一個滿意答複,陸盛彪一時琢磨不透。 閱卷後,陸盛彪馬不停蹄前往看望小包,見小包氣色較差,陸盛彪並未提及案件,而是噓寒問暖,交代其要好生休養。 過了幾天,陸盛彪再一次找到小包,向其轉述了小張的悔過之心,也詳細闡明了該項工程的重大意義,打消了她的疑慮。除了小包,陸盛彪還走訪了其他村民,逐一向他們說明該重點工程的合法、合理、合規性,一一打消村民的後顧之憂。 庭審後,陸盛彪與法官就刑事附帶民事賠償問題,分別與被告人和被害人進行商議。起初,雙方對于賠償金額存在較大分歧,經過陸盛彪反反複複的思想工作後,被告人與被害人之間終于達成賠償協議。 在案件量刑上,陸盛彪琢磨著如何既能讓工程如期完工,又能讓村民欣然接受。他前前後後翻閱了幾十遍案卷,反複梳理案情,也參考了許多案例,熬了好幾個深夜寫了一份兩千多字的評議意見,為合議庭合議提供參考。他認為,在經濟社會飛速發展的當下,矛盾糾紛層出不窮,在定紛止爭時既要做好具體案件的糾紛化解工作,又要考慮到案件涉及的社會背景。在消除案內矛盾的同時保證案外多方利益得以兼顧,實現「雙贏」的局面。 最後,審判委員會作出對被告人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四年的決定。凝聚了陸盛彪大量心血的這一紙判決贏得了多方認可。 「這份2000多字的評議意見分量很重,陸盛彪是真的把法院工作放在心上。如此認真的陪審員並不多見,實在令人尊敬。」徐法官手拿著陸盛彪的評議意見贊不絕口。 陸盛彪善于做群衆思想工作、巧于協調多個部門,也熱衷于同法官探討案情。有著豐富陪審經曆的他先後參于審理的各類案件達200多件,在涉及交通事故、折遷征地、妨礙公務、公共安全、憂亂公共秩序等人民群衆關注的案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不管是閑不住的「陸書記」,還是敢較真的「陸代表」,亦或是愛琢磨的「陸陪審員」,雖然角色不同,但都有著同一種法治情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