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香港頻道> 八閩鄉訊 > 正文
才溪見證:調研之風今又盛
2018-12-06 09:25:13 劉必然 林斯乾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李楠  

85年前,《才溪鄉調查》為這片紅色土地注入調查研究的基因。85年間,這裏的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革命老區的優良傳統卻代代相傳,發揚光大——

才溪見證:調研之風今又盛

毛澤東才溪鄉調查紀念館內莊嚴肅穆。(資料圖片)

東南網龍岩12月5日訊(記者 劉必然 通訊員 林斯乾)兩張馬紮、一支快筆,構成了鄉鎮干部入戶調研最樸素的場面——趁著臍橙豐收季,上杭縣才溪鎮干部雷喜春對嶺和村種植大戶王新泉開展了一次調查回訪。「今年臍橙收成怎麽樣?」「還有什麽困難需要政府幫助?」……干部問得仔細,老鄉談得坦誠。才一會兒,本子上便寫滿了調研筆記。雖是初冬的下午,和煦的陽光卻灑滿了屋前的整個院子。

時針撥回85年前,毛澤東的光輝著作《才溪鄉調查》誕生在這裏。跨越85年時光,深入群衆、調查研究、求真務實、一心為民的優良傳統從未中斷,「才溪鄉調查精神」煥發出勃勃生機,成為踐行黨的群衆路線的生動體現。

「干革命走前頭、搞生産爭上遊。」上杭縣深入調查研究,勇于實踐探索,從一個貧困縣逐步實現「華麗轉身」,連續3年獲評「福建經濟實力十強縣」,9次獲評「福建經濟發展十佳縣」,並跻身「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

赓續紅色傳統,大興調研之風

距毛澤東才溪鄉調查紀念館不遠處,一座蘇式建築巍然屹立,這便是著名的光榮亭。亭前,一衆參觀者正聆聽講解員講述才溪革命光榮史。耀眼的陽光把毛澤東親筆提寫的「光榮亭」三個字映得熠熠生輝。曆史和現實在這裏交彙。

1934年1月,毛澤東在三次才溪鄉調研的基礎上寫下了中國革命史上極具影響力的調查報告——《才溪鄉調查》。這一報告全面總結了才溪鄉蘇維埃建設的事迹和經驗,用鐵的事實回答了在革命戰爭環境下,農村革命根據地建設是必要的、可能的這一重要問題,進一步闡明了「中國革命必須走農村包圍城市道路」的偉大真理,初步形成了蘇區建設中的民主建設思想,並作出了「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的著名論斷。

調研之風,越來越有力。以紀念毛澤東才溪鄉調查85周年為契機,今年1月,上杭縣成立了鄉村振興發展調研工作組,從縣直有關單位和鄉鎮抽調30名領導干部,組成基本情況、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六個調研小組,深入才溪鎮走村入戶開展調查研究。

「我們從下鄉入戶到調查報告完成,前後曆時三個月。」上杭農業局副局長、調研組副組長阙師坤介紹說,通過集中座談、入戶走訪、問卷調查、實地查看等多種方式,調研組對才溪鎮14個建制村167個村民小組和鎮直單位進行全面深入的調查了解,發放和收回村級基本情況調查表34份、農戶調查樣本260份、專項調查表185份、調查問卷2359份,召開各類座談會45場次,入戶走訪189戶,記錄了約13萬字的調查筆記,摸索推進鄉村振興的有效方法路徑。

「十幾年來,我主要在機關從事行政事務,調研是一次鍛煉,也是一次自我再造。」阙師坤說,和自己經曆相似的干部在調研組中還有不少,「此次調研時刻提醒我們,在基層問題中提煉出的解決辦法,才能獲得群衆的認可」。

在才溪鎮干部雷喜春看來,縣裏來的調研組帶來了豐富的理論知識,有力地指導了基層工作,「最重要的是,還把良好的作風吹進了基層」。

有了調查,就有了發言權。上杭縣委、縣政府在此次才溪調查的基礎上,出台了鄉村振興二十條等一系列政策,才溪鎮由此制定了鄉村振興的實施細則。上杭縣委書記傅藏榮表示,作為老區蘇區、紅色聖地,上杭理應牢記使命和囑托,大力弘揚優良作風,讓老區人民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