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香港频道> 八闽乡讯 > 正文
莆田荔城:正在变化中的洋埕河
2018-11-22 09:28:14 王龙风 杨超斌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李楠  

  导读当前,莆田市正全面推进“莆田河(湖)长制及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努力实现管河(湖)治水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拓宽社会参与渠道,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大力营造浓厚管河(湖)治水、护水爱水氛围,扩大莆田市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及河(湖)长制工作影响力,展示莆田市河(湖)长制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打造“荔林水乡”管河(湖)治水工作品牌,莆田市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领导小组、莆田市河长制办公室、中国文明网·莆田、中共莆田市委网管办、莆田市通联站、东南网莆田站联合举办“莆田百姓话河长制”专题报道。

治理后的洋埕河畔

东南网莆田11月22日讯(本网记者 王龙风 实习生 杨超斌 文/摄)河道两旁围网养殖乱七八糟,畜禽尸体漂浮经常可见,生活垃圾把河道扮成五颜六色……这是莆田荔城区洋埕河过去那些年的真实写照,这让河道沿岸的老百姓苦不堪言。河还是那条河,但现在,洋埕河正在一段一段地发生着变化。

洋埕河总长8.5公里,是木兰溪的一条支流,是木兰溪下游南洋平原内的一条重要的排水河道。洋埕河主河道流经荔城区新度镇与黄石镇多个村庄,目前已被纳入荔城区区级河道管理。洋埕河区级河长、荔城区政府党组成员肖文瑞向东南网记者介绍,荔城区制定了完善的河(湖)长制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区、镇、村三级河(湖)长制,坚决履行管、治、保“三位一体”职责,用制度明确职责的范围、监督责任的落实,因此洋埕河的管护机制也已然成熟。

制度保障了,如何将治理举措落实到实处才是关键。摆在洋埕河畔那成片的畜禽养殖场成了治理洋埕河需要解决面对的第一道难题。

“洋埕河两岸居民过去多以传统的畜禽养殖业为生,以养殖、贩卖鸡鸭为主。村民环保意识较差,过去经常把畜禽养殖产生的污水和垃圾直接排入河内,导致河道水质每况愈下。”洋埕河镇级河长、新度镇综治办专职副主任陈建新说,导致洋埕河水质变差的罪魁祸首正是那些河面漂浮垃圾、畜禽围网养殖以及旱厕直排等。

为此,荔城区先后共组织洋埕河河道沿岸综合执法11次,拆除旱厕550多个、畜禽养殖场98个,拆除面积共2500多平方米;拆除违章建筑8宗,拆除面积达1500多平方米。经过严格的执法,基本斩断了洋埕河河岸上的污染源。下一步,荔城区将通过全面推广三格式化粪池并铺设污水收集管网,彻底解决岸上污染源问题。

据了解,为了让群众能够理解治理洋埕河的重要性,减少执法过程中的阻力,荔城区在严格执法的同时,不断深入宣传,以此来打消周围群众的疑虑,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我们利用村广播、村村通循环播送,在沿河各村张贴环境卫生宣传标语,发放2000多份宣传材料等,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陈建新说。

与此同时,荔城区又组织力量对洋埕河分河段逐步进行清淤、疏浚、护砌、绿化等工作,已经完成治理的河段面貌焕然一新,洗脱“脏乱臭”的恶名。据了解,截至目前,洋埕河已完成了黄石清前村、港利村,新度镇阳城村等河段河道的复砌、绿化覆盖及步栈道施工等,其他河段也正在按计划分步骤地治理当中。

河道疏浚畅通、河岸景观绿化,经过治理的洋埕河河段又恢复了往昔草色青青碧水流的美丽容颜。如何保护、保持修复后良好的水生态环境,这才是管河治水的关键目的所在。

“每天我都会沿着洋埕河,巡河一两公里。巡河的时间没有固定,但是我们每天都要求至少巡河一次,并且把发现的问题汇报到区、镇。如果碰到一些能当场清理的垃圾,我们河道专管员都会自行清理。”洋埕河河道专管员陈建华说,巡查河道有无乱占乱建、乱排乱倒、乱采砂、乱截流等“四乱”问题是他的日常工作。

“每天我都会要求洋埕河8名河道专管员将当天各自的巡河情况拍照、记录,并发到专门的工作微信群里,并把专门的保洁公司的负责人也拉进群里,做到工作可以扁平化无缝对接,河、岸一体保洁,一旦发现河道垃圾第一时间保洁处理。我也会在群里监督每个人每天完成各自的工作,及时处理好排查发现的问题。”肖文瑞边说边向记者展示微信群内的每日情况汇报记录。

“我们定期评选每个村的卫生文明户,自家房前屋后卫生较差的将会在村里被通告教育,而且还会与学校联动,通过学校教育学生,学生劝导家长的方式,共同营造浓厚的氛围。”肖文瑞説,为了能够更好地鼓励、带动更多的群众参与河(湖)长制工作,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共同推动河道的治理,他花了不少心思。

“现在,对洋埕河的治理,我们还在按计划逐步进行当中。当然,我们也希望群众能够不断提高环保意识,以实际行动,一同参与这项造福子孙后代的事业,共同守护好我们家乡的每一条河流。”肖文瑞説。

 
相关阅读:
香港回归20周年
更多》闽港要闻
更多》图片新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