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香港频道> 闽港交流> 经贸交流 > 正文
联署支持“明日大屿”愿景 经济学者:香港不应坐失良机
2018-11-08 09:15:53 杨喆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李楠  

中新社香港11月7日电 (记者 杨喆)香港38位经济学者6日联署声明支持“明日大屿”愿景。参与联署的学者7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表示,综合成本效益等各方考虑,“明日大屿”将是解决目前香港土地问题的上佳选择,香港不应坐失良机。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今年施政报告中提出“明日大屿”愿景,拟在大屿山填海造地1700公顷。参与此次联署的香港浸会大学财务及决策系副教授麦萃才指出,香港经济主要制约因素是土地供应不足,只有像填海这些选项才真正増加香港土地供应,其他选项大部份只是改划用途。

麦萃才解释说,填海将土地由无变有,并交由政府规划,发展经济;省去收地所需的时间成本,又减少可能面临的纠纷,便于整体作长远规划。综合考虑,填海是实现难度较小的方案,且香港填海的历史已超过百年。

至于为何选址东大屿,麦萃才介绍,早几年前政府也有研究过,最后选址就是东大屿。那里本身已有海岛,四周海岸较浅,加上生态价值有限,较适合填海工程。而填海后人工岛四面环海,土地价值较高。大屿山的原海岸线,也得以保存。

原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经济学会顾问刘佩琼指出,目前香港用地严重缺乏,填海的方式不仅更便于规划,还可使整体用地范围扩大,有利于吸引人才。

为探讨是否物有所值,联署对“明日大屿”进行了成本效益分析。结果显示,人工岛带来的财政收入,单计算卖地已可回本,还未计算所产生的经济活动的税收及其他社会效益。

刘佩琼认为,中长期发展填海不仅潜力巨大,而且阻力较小。同时,由于工程开展分阶段进行,每年所需要的成本不会很多。在此问题上,特区政府有着长远的目光。香港若要长期维持竞争力,不只要考虑这一代,还需要为下一代着想。“明日大屿”愿景便从香港整体发展出发,将为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麦萃才也强调,项目的支出不是一次性,而是连续性,以十数年来分摊每年,政府财政应该能负担。况且,“明日大屿”填海造地,是把资产种类由流动资产转化为固定资产,有效增加土地储备,日后透过卖地的收入,以及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将带来更大收益和社会效益。

此外,他还提到,在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背景之下,填海所增加的土地供应将为产业和人才提供新的机遇,从整体上促进区内各城市的融合。(完)

相关阅读:
香港回归20周年
更多》闽港要闻
更多》图片新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