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10月14日电 (韩星童)香港特区政府新一份《施政报告》指特区政府将为“再工业化”发展投入40亿港元。 今年9月,近半世纪来首间纱厂以科技环保新面貌回归香港,龙达纺织有限公司董事兼行政总裁陈永安对中新社记者表示,环保纱厂或为行业起点,助推“再工业化”。 龙达环保纱厂首度应用纺织品循环再造技术,将旧衣重制。在生产过程中,应用早前已夺得“日内瓦国际发明奖”金奖的高新技术,利用水热反应处理方法分离和回收旧涤棉等。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肯定环保纱厂对香港创科方面“官、产、学、研、用”结合及“再工业化”的鼓舞作用。 而同日在南丰纱厂设立的全港首间服装循环回收再造系统(G2G)零售店则采用3D针织技术,最快于4小时内制出新衣,节省75%能源,未来还将开放度身订造及自订款式。 陈永安表示,与传统纱厂相比,环保纱厂具备价格便宜及节能环保的优势。 上世纪70年代初,香港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制造业一度发展蓬勃,处于经济主导地位。直至10年后随着生产工序北移内地,香港经济结构也开始转而以高度服务业为主。 因此,纱厂“回流”除环保价值外,似乎更突显其契合香港创科机遇下的“再工业化”发展。 有评论认为,在工业北移的趋势下,“逆势”在港开设环保纱厂可充分利用香港传统优势,又可以新科技化解本地生产成本高、劳动力不足的不利因素,重获发展空间。 这也正是陈永安决定回港开设纱厂的原因。特区政府对创科发展的资金支持、本地优秀的研究机构、税收优惠等都让他相信“回香港办环保纱厂是对的”。 陈永安十分看好在传统制造业中注入创科技术的全新前景,也认为香港市场在这一方面还有很大的摸索空间,龙达环保纱厂的成功开设及目前逐步增加的订货量便可证明,“可能我们只做了3分,但别人看我们做得好,也会想尝试以环保科技的方式运营。”在他看来,这都将助力香港的“再工业化”。 事实上,近年来香港业界对“再工业化”进程中融入科技应用均持积极态度。 2017年12月,香港工业总会调查显示,与2016年相较,超过60%的企业提高了研发开支,平均增幅高达20%;近80%受访企业未来3年会增加研发开支,平均增幅高达18%;约90%受访企业认为有需要引入物联网及自动化技术。 香港创新及科技局回覆中新社记者查询时指,特区政府一直积极从基础设施、财政支援、技术支援和人才四方面提供全面支援,致力推动“再工业化”。例如发展数据技术中心及先进制造业中心、成立智能产业廊、推出“科技专才培育计划”等多项具体措施。 创新及科技局还提到,于本月10日发布的《施政报告》提出两项新措施,即成立20亿港元的“再工业化资助计划”,并向香港科技园公司提供20亿港元,在工业村兴建专项制造业所需的生产设备,以加速“再工业化”发展。 对此,陈永安肯定特区政府有效扶持之余,也表示环保纱厂未来可能面临的还是“地方问题”,等生产规模扩大后,便需要较大的环保回收区,届时可能还需与特区政府进一步沟通。(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