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岸公園晨練的市民 王志凌 攝 秋日的寧德,湧動著運動熱情。 清晨黃昏,無論是在城市還是鄉村的公園、廣場,在學校、社區的運動場地,隨處可見慢跑、打太極拳、跳廣場舞的人們;每到周末,自行車騎行比賽、登山比賽、籃球比賽等各類群衆性體育賽事「不斷檔」……豐富多彩的全民健身運動,讓寧德這座濱海城市充滿朝氣與活力。 全民健身與省運會同行。近年來,借著承辦第十六屆省運會的東風,我市全民健身工作風生水起,群衆健身意識日益增強。全市各級單級體育協會和行業系統等舉辦的全民健身活動每年都在1000場以上,並成功培育了中國·福鼎「太姥山杯」國際公開水域遊泳錦標賽、霞浦三沙國際山地馬拉松賽、屏南白水洋國際戶外挑戰賽、霍童山地國際自行車邀請賽等在國內具有一定規模和影響力的品牌賽事,形成了全民參與,共迎省運會、老健會的全民健身濃厚氛圍。 「在這裏跑步,不僅條件好,而且環境好,旁邊就是碧波蕩漾的東湖,看著就讓人舒心。」10月7日下午,天朗氣清、惠風和暢。在金馬大橋的漫步道上,陳琳正在和朋友一起慢跑健身。 自今年元月金馬大橋通車以來,這裏就成為陳琳跑步的首選。「我跑步健身已經有四五年時間了,身邊也有一群志趣相同的夥伴。」陳琳說,全民健身不僅對個人體質有所提升,也是整個城市形象的體現。這兩年寧德適合健身的地方越來越多,市體育中心、南北岸公園、蘭溪公園等,每個都是集「美貌 」與「實力」于一身的好地方,這也「點燃」了許多市民的健身熱情。 體育設施是開展全民健身活動的前提和基礎。隨著全民健身工作的深入推進,我市群衆性體育場地等設施正日臻完善。五年來,完成71個全市城市社區多功能運動場、24個室內健身房、7個門球場的建設工作,完成8個拆裝式遊泳池和17個籠式足球場的建設,在全市完成594個「老年人健身康樂家園」創建工作。為承辦第十六屆省運會,全市共新建、改造體育場館18個,省運會結束後,這些場館將成為市民健身運動的好場所。 同時,我市積極發展協會組織,搭建全民健身活動網絡。目前,全市共成立體育總會10個、老體協16個、農體協10個、市級體育協會41個;縣(市、區)、鄉鎮(街道)全部建立了老體協組織,全市93%的行政村建立了老體協組織,形成了一個自上而下、從點到面的群衆體育組織網絡和全民健身服務體系。全市體育鍛煉人口達到總人口的34%,國民體質合格率達88.5%。 此外,借助舉辦省運會平台,我市奮力向體育強市的目標邁進,努力實現體育事業與體育産業協調發展,已經形成了與文化、旅遊、娛樂、餐飲等配套互動發展的體育健身休閑産業體系。還充分利用和挖掘寧德市豐富的「山海川島湖林洞」等自然山水生態資源和人文曆史資源,結合旅遊産業和文化産業發展規劃,加快發展以運動休閑、運動觀賞、運動體驗為主要內容的體育旅遊業。 如今的寧德,健身運動正深度融入城市的律動,「全民健身」已逐步成為寧德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休閑元素。(記者 葉陳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