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龙车村,家家户户都住上新房子。 东南网龙岩8月27日讯 据闽西新闻网报道 8月26日,记者从漳平市区沿着盘山公路驱车近两小时,终于到达红尖山脚下的永福镇龙车村,只见路两旁都是新建的两三层小洋楼,村道是一条新修的6米多宽的水泥路。村党支部书记游林洲告诉记者,以前的路才3米宽,是2003年铺的,早已破了。去年村里投入1200多万元铺了这条路,以满足龙车打造红色教育基地和绿色发展的需要。 漳平第一个党支部诞生地 永福是闽西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素有“红旗不倒之乡”美誉,朱德、邓子恢、魏金水、谭震林、伍洪祥、胡少海等都曾在这里战斗过。龙车则是漳平第一个党支部、第一次革命暴动、第一个苏维埃政府诞生地,曾被人们誉为闽西红色革命的“小莫斯科”。 1928年夏秋之交,龙车村的游宗汉、陈世鉴等一批热血青年,在龙岩后田做工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8月,邓子恢、郭滴人到龙车具体指导筹建党组织工作,成立中共龙车支部,并建立龙车革命赤卫队。 1929年9月2日,龙车赤卫队在朱德的指导下举行暴动,胜利后,朱德率领红四军军部和一、三纵队进驻龙车,帮助龙车党支部组建和扩大地方赤卫队。1930年,龙车暴委会改为龙车苏维埃政府,发动群众开展分田斗争。此后,龙车成为红八团和岩南漳游击队的政治、军事集训基地。 红八团和游击队离村后,地方反动势力卷土重来,龙车人民百折不挠,使敌人搜捕红军游击队的计划破产,保卫了苏区的革命胜利果实。该村先后有300多人参加红军和游击队,为革命牺牲100多人。 村支委陈榕灶带领记者参观了第一个党支部旧址(游氏宗祠)、龙车区苏维埃旧址、纪念碑和正在重新修缮的龙车革命纪念馆等。他说,村里先后投入500多万元,全力打造龙车红色革命教育基地,以“红色教育+红色旅游”模式,促进经济发展。 “短平快”的绿色致富路 永福人种花,龙车也不例外。游林洲告诉记者,龙车海拔1000米,高海拔低纬度是种植高山花卉的一大优势。花农大多种植蟹爪兰、瑞香、富贵籽、茶花,比镇里的提早一两个月上市,往往都能卖个好价钱。在龙车革命纪念馆旁有一个大棚,里面种了8万多盆君子兰和2万多盆蟹爪兰,长势极佳。花农李顺金说,一年可以创收20多万元。 但是龙车人更多的是种蔬菜,因为花卉一年只能卖一季,风险比较大,而蔬菜种植周期短,短的如芹菜40多天,长的如茄子两三个月,短平快,收入相对稳定。陈樟标是种菜能手,他种了30年菜,对各种蔬菜的生理特性、土壤要求、病虫害防治都很有心得,这几年他种了15亩芹菜,一年三茬,年收入10多万元。 放眼龙车村,到处都是菜地,有露天种植的,也有大棚的,芹菜、黄瓜、佛手瓜、葱,等等,品种丰富。村民有的在摘菜,有的在整畦,各忙各的。走在龙车村村道上,记者看到五六个蔬菜收购点,村民陆陆续续前来卖菜。游林洲告诉记者,全村种植蔬菜2000多亩,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1.5万元,远高于永福全镇平均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