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香港频道> 八闽乡讯 > 正文
谢君的“甜蜜事业” “代养”助脱贫
2018-08-23 10:26:56 丁丽萍 叶忠明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李楠  

谢君为贫困户传授养蜂技巧。

三明日报将乐记者站 丁丽萍 通讯员 叶忠明文/图

走进将乐县光明乡光明村蜜蜂园,远远望去,一排排蜂箱有序摆放,成群的蜜蜂围着蜂箱来回飞舞,不时传来一片嗡嗡声。养蜂人头带斗笠,小心翼翼地揭开蜂巢,蜜蜂爬满整个扇面。只见他娴熟地用刷子把蜂群轻轻地扫下,再将蜂箱板放进采蜜机里。不一会儿,新鲜的蜂蜜就收集好了。这位养蜂人是36岁的谢君。

小蜜蜂成就大梦想

2007年,当兵5年的谢君在一次抗洪抢险任务中,身受重伤,不得不告别他所热爱的军旅事业,选择了退伍。

“觉得心里不踏实,在外务工谈不上有积蓄,还面临家里老人小孩没人照顾的问题。”回乡养蜂前,他和村里大多数人一样选择在外务工谋生,但在外的漂泊岁月总让他感觉不安。2013年,谢君再三思量,决定回到家乡寻找发展路子。

春来桃红李白,油菜花竞相绽放;夏季林木繁茂,漆花满山;秋来玉米盛花、菊花正艳……谢君的家乡群山环绕,生态良好,森林覆盖率高,金银花、牵牛花等“山花”繁多,一年四季蜜源不愁,这些天然的优势免去了养蜂人赶花的麻烦。

“这里村庄附近山林广阔,蜜源充足,非常适合中蜂(东方蜜蜂,也称土蜂)养殖。”谢君父亲是一位资深养蜂人,家中也养殖了几箱蜜蜂,随着蜂蜜市场逐渐走俏,他最终选择养蜂酿蜜这件“甜蜜的事业”。

“创业没有那么容易。我的父亲告诉我要勤养蜂、懒养蚕,要掌握好技巧才赚钱。”谢君回忆起2013年夫妻俩从繁华的城市回到偏僻的农村,生活环境的突然变化,曾让他们无法适应。当初从老父亲手中接过26个蜂箱成立养殖场,由于缺乏管理经验,损失蜜蜂过半。无奈之下,谢君沉下心来,找专业人员分析指导。

平日里,他谨记父亲的教诲,定期对蜂箱进行开箱检查、打扫卫生,并查看巢脾的数量和质量、蜂子群势、蜂王情况和病虫害防治等情况。他根据繁殖期、采花做蜜期、越冬期等每个环节都要打开蜜蜂箱看看,防止蜜蜂的天敌吃掉繁殖的蜂仁,阻止不劳而获的蛀虫侵吞蜜蜂越冬“储备粮”。通过春夏秋冬四季仔细观察和摸索,他掌握了一套养蜜蜂的技术,境况渐渐好转起来。

创新实现产业转型

光明乡气候舒适,十分适合养蜂,而且村里一直有良好的养蜂传统,从前由于养蜂数量不多,规模不大,没有形成产业。谢君接触养蜂已有几年时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发动更多的村民参与养蜂业,他以身说教,用自己的养蜂经验帮助村民。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2016年,以谢君为负责人的宝台山中蜂养殖合作社成立,注册资金200万元,并为蜂蜜注册了“宝台山”商标。合作社为养蜂户引进养蜂采蜜新技术,开展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和咨询服务,帮助他们收购、加工、包装、贮藏、销售蜂蜜,通过推行有机蜂蜜标准化生产技术,解决了养蜂户养蜂难和售蜜难的困境。通过成立养蜂合作社、推进电子商务等多种方式,谢君的养蜂事业顺利实现“转型升级”。

“养蜂靠单打独斗可不行,我们这些蜂农经常互相帮扶,交流养殖技术和经验,抱团转型。”谢君说,养蜂业迅速发展,让越来越多的蜂农尝到了甜头,如今,合作社已由原来的15户发展到了192户,养蜂总数达880箱。

“甜蜜的生活全靠拼搏,我们的品质打出去就不愁销路了。”谢君说。完成注册商标之后,他计划扩大养殖场的规模,实体售

卖的同时发展电商平台,线上线下同步联动,进一步扩大市场,帮助更多人增收致富。

“代养”助脱贫

“只要有人愿意来学,我都免费传授技术,也愿意帮助贫困户顺利脱贫。”2016年,乡里的扶贫小组人员前来联系中蜂“代养”事宜,谢君满口答应。

近年来,在产业扶贫过程中,光明乡针对无技术、无劳力的深度贫困户,推行中蜂“代养”模式,让贫困户直接享受收益。但养蜂需要技术,也需要到处追花夺蜜,很多贫困户家庭要么没劳力,要么没技术,怎么养蜂?

自己致富后,谢君看到本村大部分群众守着良好的养殖资源过着贫困的生活,心里很不是滋味,便主动找扶贫人员对接。在政府牵头下,谢君与贫困户签订合同,约定每户以600元入股,谢君帮其“代养”4箱蜜蜂,每年以120元每公斤标准折算分红给贫困户,3公斤蜂蜜共计360元,合同有效期3年。

谢君介绍说,养蜂技术性强,结对后既解决了技术和销售难题,贫困户还可以学到一些养殖技术,以后逐步自己喂养。同时,养蜂成本小,见效快,是一个短平快的致富好项目。

“大家一起努力,咱们很快就能靠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谢君边忙碌着检查蜂箱边高兴地对自己身边的贫困户说。目前,有500多名贫困户在谢君的帮扶下养蜂300多箱,逐步实现脱贫。

有耕耘就有收获。今年是谢君养殖中蜂的第六个年头。通过招蜂、分蜂等技术,谢君的蜂箱渐渐多起来,他也成了远近有名的养蜂大户。他管理的500多箱中蜂,每箱均产在6公斤左右,全年产了3000多公斤蜂蜜,按市场价120元一公斤计算,一年就可赚几十万元。

最让他兴奋的是,养殖场成立时间虽短,但经过熟人的相互推荐后,蜂蜜的质量和口碑很快传开来,吸引了不少广东、福建、上海等地的客人纷纷购买,最远销售到了新加坡。渐渐地,谢君在养殖路上不仅使全家致富,而且带动全村共同发展,得到大家的肯定和好评。

空旷的山涧田野里,处处弥漫着花香,许多顾客闻香寻来。

说起自己的养蜂事业,谢君一脸欣喜。在他看来,辛苦在当下,成果在未来。在养蜂产业成功的同时,他也将致力于扶贫帮扶工作,为这两份“甜蜜事业”而不断努力。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