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化成果,建立长效机制 象洞溪水流域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有投入,也要有制度,唯有建立长效机制,才能真正达到长效治水的目的。对此,县镇两级政府也充分意识到这一点。 “象洞溪生态水流域整治,拆是基础,转是关键,而治、清、管等配套措施是后续重点。”象洞镇党委书记赖永芳告诉记者,为巩固和进一步提升水环境质量,从2016年起,象洞镇还着力打造一项项生态环境修复提升工程: 投资800万完成主流域象洞溪25公里河道生态清淤工程,河流水质得到明显改善;投资1200万元,建成集景观休闲、河道生态修复、纳污等功能为一体的象洞溪生态湿地公园;投资建设总库容为135万立方米的大礤水库,建成后可有效解决象洞溪4000亩农田及1万人用水问题,提高溪水自净能力。 与此同时,象洞镇还建成1000吨级的集中式地埋式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排出的水可达到1级A的排放最高标准;集镇压缩式垃圾转运站开始运行,垃圾日转运量可达6吨,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实现“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机制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象洞镇还建立健全生猪养殖复养巡查与打击机制,严格管护零反弹。由武平县纪委监委、县效能办等部门进行不定期督查,确保拆后零新建,零复养。该镇还严格执行河道巡查制度,加强溪流日常巡查、保洁、预警,建立“一河一档”,制定“一河一策”,强化“精准治理”,实现“河长制、河长治”。 “如今的象洞正慢慢向天蓝、地绿、水净的生态家园迈进。”赖永芳介绍,下一步,该镇将打好“红色、生态”两张牌,合理布局,以白水寨森林旅游、临时县委旧址红色旅游为两大旅游点,打造具有象洞特色的红色生态观光全域旅游线路,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资本和经济优势,使老百姓享受到生态福利。 记者手记 为象洞生态治水点赞 生猪养殖业污染整治,一直是老大难问题。象洞溪流域生猪养殖业污染整治,多年以来同样面临生猪养猪污染面积大、群众思想不通等难题。 历时两年,象洞镇最终实现了华丽转身。能够赢得这场生态保卫战,靠的是各级党委政府及百姓的大力支持。在此过程中,象洞这个革命老区镇,充分发扬了攻坚克难的革命老区精神,并通过“拆、转、治、清、管”多措并举,最终实现了象洞十余年治污历程上里程碑式的胜利。 当前,许多地方也面临同象洞镇以往一样的治污难题,象洞生态治水的成功实践值得点赞,也为各地生态治水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