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香港頻道> 八閩鄉訊 > 正文
平和霞寨鎮踐行「五點要求」 走出鄉村振興好路子
2018-08-15 10:07:11 林永清 張少偉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李楠  

高寨村一片綠色的蜜柚海 陳國華 攝

東南網漳州8月14日訊(本網記者 林永清 張少偉)豔陽八月,平和縣霞寨鎮高寨村5000多畝的蜜柚園,結滿了金黃色的柚子,再過一個多月,這些柚子就可以采摘了,今年又將迎來大收成。

1998年,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習近平在平和縣西坑村調研時,就「西坑下一步怎麽辦」提出了要加大原生態環境保護;要因地制宜發展經濟,著力發展農業産業化,壯大集體經濟,走出一條符合山區特色的脫貧致富的發展路子,達到小康水平;要結合老區革命基地發展紅色旅遊;黨支部要起帶頭作用;要幫助解決群衆關心的實際問題等五點要求。

平和霞寨鎮在上級黨委指導下,一直踐行著這「五點要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高寨村就是其中的一個很好的範例。2014年高寨村被確定為福建省鄉村旅遊特色村、漳州市美麗鄉村示範點,2015年被評為「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村」,2016年被評為漳州市十大美麗鄉村、漳州市休閑農業示範點。

昔日的小山村成了遊客采摘遊熱點 陳國華 攝

昔日小山村的華麗蝶變

「東有三平、西有高寨」,這是平和縣委提出的美麗鄉村示範點的創建目標,為此霞寨鎮黨委、政府在高寨村,以蜜柚文化産業、生態鄉村旅遊為載體,打造環境優美、産業發展、宜居宜遊的「柚海人家、富美高寨」,走出了一條産業升級、農民受益、農村變樣、脫貧奔小康的特色發展渠道。

「以前高寨村是個典型的山區村,交通出行極其不便,村民經濟收入低,土坯房隨處可見,衛生環境髒亂差,貧困人口達200余人。」近日,在高寨村的蜜柚園裏,霞寨鎮黨委書記賴進杰指著一片綠色的柚園說道。

為了擺脫困境,霞寨鎮黨委、政府主動引導高寨村産業轉型,立足「高山、生態、柚海」的資源優勢,以創建「現代蜜柚産業園」為抓手,開展産業扶貧,全力打造「人居環境優美、村容村貌整潔、主導産業凸顯、群衆收入增加、集體經濟壯大、社會事業發達、鄉風和諧文明、宜居宜業宜遊」的「柚海人家·富美高寨」。

經過幾年的努力,昔日的小山村發生了華麗的蝶變。以前一排排的土樓矮房,化身變成一棟棟「小洋樓」;名不經傳的小山村,搖身變成家喻戶曉的「柚海布達拉宮」;昔日少人問津的山區村,成為福建、廣東兩省自駕遊、采摘遊的熱點,日均遊客超3000人次。

2017年,高寨村蜜柚年産值在5000萬元以上,高寨村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2萬元,高于全縣平均水平近7000元,80%以上的農戶都買上了小汽車,建檔立卡貧困戶7戶23人都已完成脫貧。

因地制宜,該村真正走出一條符合山區特色的脫貧致富的發展路子。

黨員發揮帶頭作用 朱佳麗 攝

黨支部發揮旗幟的引領

鄉村振興離不開黨支部的引領。近些年來,霞寨鎮積極探索「黨建+」鄉村振興新模式,發揮基層黨組織示範帶動的「乘法效應」,引領區域發展爭先進位,促進基層黨建與農村經濟發展實現互動雙贏。

鍾騰村是革命紅色老區重點村,該村黨支部具有黨員多、覺悟高、積極性大等特點。這些年來,該村黨支部發揮自己特點,借助其獨有的自然和人文資源,引資九龍江陽明投資公司,圍繞美麗鄉村建設、文化旅遊開發、紅色資源發展和家風家訓館打造等,推動黨員干部對接「柚」見榜眼觀光園建設,挂鈎貧困戶,協助貧困戶發展民宿、餐飲等促進增收,「村財增收明顯,2017年度該村的財政增收5萬元以上,真正實現了脫貧!」霞寨鎮組織委員葉文騰說。

「高寨村的轉型發展更是離不開黨支部的引領。」葉文騰表示,高寨村黨支部黨員率先摒棄水稻、地瓜、芋頭等經濟效益較低的農作物,黨員帶頭致富、帶領致富,通過現身說法,發動村民參與種植經濟效益較高的蜜柚,並多次組織村民參與蜜柚種植技術培訓,還通過建設蜜柚品種展示園、有機蜜柚基地,提升蜜柚品質,促進蜜柚種植産業升級改造。「如今村黨支部結合蜜柚種植業,進一步深化了蜜柚副産品加工,借助當地生態資源,開始主打休閑觀光旅遊了!」

在特色小鎮創建中,霞寨鎮黨委更是積極探索黨建引領新方式,除了通過主題黨日與中心工作相結合,推進項目建設外,還在幾個重點工作中成立一線臨時黨支部,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黨員干部主動對接項目,「支部黨員走訪家庭超過1000次,調解征地糾紛120多起,協助完成征地任務1810多畝,有效推動項目建設。」葉文騰說。

開展植樹造林活動 朱佳麗 攝

退果還林建設生態霞寨

發展經濟也不忘保護生態環境,這是霞寨鎮的發展理念。

今年4月3日,霞寨鎮黨群口、政府口黨支部及鍾騰片區6個村黨支部聯合在黃莊村開展主題「『黨日+』退果還林,我們在行動」活動,100多名鎮村黨員干部參加植樹活動,共退果還林16畝左右,植樹700多棵。

「上世紀90年代,霞寨鎮成為全縣蜜柚種植大鎮,上至峭崖陡壁,下至河流灘塗,遍布著蜜柚的痕迹,人民的生活水平上了一個新台階,但隨著化肥農藥的施用量的累積,水質卻變差了,土地質量也下降了!」回憶起當時的情景,霞寨鎮長曾劍光充滿感慨。

隨著霞寨人民群衆對綠水青山的呼聲高漲,以及十九大報告指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設「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富美和諧新農村,霞寨鎮振興生態勢在必行。

于是,霞寨鎮積極響應平和縣委縣政府關于退果還林的號召,全民投身退果還林行動,鎮政府從退果還林的利與弊、得與失等方面同老百姓算經濟賬、生態賬、社會賬,利用政策扶持與資金補助帶動群衆。

「我們巧借2015年底霜凍和2017年蜜柚市場營銷低谷為契機,全鎮干部進村入戶動員高海拔地區經濟效益低的種植戶退果還林。還借助示範帶動,堅持科學綠化,在幾個高海拔山區村根據摸底情況開展退果還林。」曾劍光表示,他們還通過開展主題黨日活動,聯多部門合,利用黨員干部帶動示範,不斷增強果農退果還林信心,對符合縣委整治方案規定的果農在800元的補助基礎上,積極協調林業局提供優良苗木。

有付出就有回報,僅2017年霞寨鎮就成功退果還林140多畝,今年將計劃突破500畝,重點以高山、五美、鍾騰、聯榮、黃莊等偏遠高海拔村莊為突破點,奪得「退果還林」更大的戰果。

 

相關閱讀:
香港回歸20周年
更多》閩港要聞
更多》圖片新聞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