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愛追夢的兩岸有志青年彙聚岚島,挖掘當地文化,發揮自我專長,建設國際旅遊島
東南網7月9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林霞 張哲昊)
導遊向小遊客們講解北港村的曆史典故。蔡起輝 攝
誠意滿滿,勁頭十足,這是近年來平潭旅遊業招才工作的真實寫照。
今年2月,省委省政府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快平潭開放開發的意見》,明確實施新一輪「四個一千」工程(即引進1000名台灣專才、選派1000名年輕干部、招聘1000名海內外人才、培養1000名實驗區人才),引進適應平潭開放開發需求的各類大陸境內外優秀人才。
平潭再次釋放出強烈的愛才惜才信號,引來兩岸旅遊人士新的關注。
當前,平潭形成了「實驗區+自貿試驗區+國際旅遊島」三區疊加的發展格局,在完善人才工作體制和創新人才機制方面持續著力,不斷為平潭國際旅遊島建設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撐。
哪些人才是旅遊島發展最需要的?平潭國際旅遊島獲批不到兩年時間,通過政府宏觀調控和市場選擇,給出了答案。
兩岸導遊紮根
在平潭,西安姑娘何海英找到了事業的新方向——當導遊,為平潭旅遊代言。
在今年初舉辦的首屆兩岸導遊詞創作與講解大賽上,她經過層層選拔,拿到了金獎。在何海英看來,這份榮譽是對她投身平潭旅遊事業的肯定。
2015年,何海英跟著平潭丈夫回岚定居,成為「新平潭人」。她用三年時間,從旅遊業新人成長為一名接地氣的導遊,又考下國導證,如今已是平潭的金牌導遊之一。她告訴記者:「平潭的景區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看著它們一點一滴地成長成熟起來。」
像何海英這樣與岚島結下不解之緣的導遊不在少數。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平潭共有135位導遊取得國導證。
平潭還形成了多層次的培育合力,加快導遊人才隊伍的培養,優化導遊隊伍結構。2015年10月,平潭出台《促進旅遊産業發展的九條措施(暫行)的通知》,明確在平潭報名參加全國導遊資格考試,獲得初級導遊的一次性獎勵1000元,中級導遊一次性獎勵2000元,英語或小語種導遊一次性獎勵3000元。此外,考試通過後在平潭從事導遊工作的,每年按以上同等標準給予獎勵。
不僅如此,憑借三區疊加優勢,平潭還在旅遊人才引進方面先行先試,讓台胞成為建設「兩岸共同家園」的受益者。
2015年3月,國家旅遊局發文支持福建自貿試驗區旅遊業開放,其中明確支持符合條件的台灣導遊、領隊在自貿試驗區所在設市區(或試驗區)執業。為此,我省先後出台《台灣導遊領隊在福建自貿試驗區執業實施方案》《台灣導遊領隊在福建自貿試驗區執業和管理方案》等相關政策。
去年初以來,平潭自貿試驗片區積極推進台灣導遊換證培訓與落地執業銜接工作,在台灣導遊與旅行社之間搭建了供需對接的平台。
目前,已經有139名台灣導遊、領隊通過了相關考核。截至今年5月,已有91名台灣導遊、領隊與當地旅行社簽訂合同或加入平潭相關行業組織,取得福建自貿試驗區專用導遊證。
在北港村,小遊客體驗神奇的「石頭會唱歌」。蔡起輝 攝
台灣專才安家
台胞王佩琳在平潭參與推動一場「廁所革命」。
今年4月,平潭綜合實驗區印發《進一步推進「廁所革命」實施方案》,明確2018年至2020年,全區計劃建設旅遊公廁10座,其中,2018年計劃完成4座,2019年計劃完成4座,2020年計劃完成2座。
平潭綜合實驗區旅遊發展委員會是旅遊廁所的責任單位,就職于該單位的王佩琳成為該項目的負責人,她將在台灣工作多年累積的市場營銷、管理經驗等有效融合,反哺平潭旅遊市場。
「廁所雖小,但裏面蘊含的民生卻很大。『廁所革命』能提高遊客對岚島的旅遊體驗。」王佩琳說。
王佩琳是平潭引進的台灣專才,去年8月,她從平潭自貿辦被調動至平潭旅發委市場研發處,先後從事營銷推廣、對接旅遊項目等。「從事旅遊業的人一定要吃透這個地方的情況,更要從心底喜歡這個地方。只有這樣,我們在招商引資的時候,才能夠讓項目更具說服力,讓投資方對咱們平潭産生興趣。」她說。
像王佩琳這樣在平潭政府及事業單位工作的台灣專才目前共有14名,其中有3名就職于平潭綜合實驗區旅遊發展委員會,助力國際旅遊島建設。
究竟是什麽吸引東岸的青年來岚,並投身于平潭的建設呢?台灣專才陳建翔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平潭是個努力就可以出成績的地方。」
陳建翔在平潭旅發委參與政策法規的制定與研究以及産業促進相關工作。去年初以來,他先後負責平潭國際生活美學藝術展項目籌備、民宿管理辦法制定、旅遊對外推介等業務,受到了領導和同事的一致好評。
平潭還不斷釋放紅利,大批台胞在人才政策的吸引下,紛紛來岚就業。此前陸續出台《在平潭工作的台灣居民涉及內地與台灣地區個人所得稅稅負差額補貼實施辦法》《關于支持台灣同胞創業發展的暫行規定》《台灣創業園扶持措施實施細則(試行)》等,支持台灣人才創業就業。今年1月,平潭專門設立了台灣人才服務中心,並制定了台灣青年人才服務保障方案,加強台灣人才的引進和服務工作。
「台灣專才在岚工作能夠享受到住房補貼、稅收補貼還有安家補貼等獎補。」王佩琳直言,諸多後顧之憂得到解決,專才們可以毫無保留地投入工作。
北漂女孩陳貞貞回鄉創辦「茶七飯八」。這是海邊野餐活動。(圖由受訪者提供)
兩岸青年深耕
平潭流水鎮北港文創村因「石頭會唱歌」聲名遠播,台灣嘉義青年林智遠也因此收獲了他的夢想——為兩岸民宿業者搭橋鋪路。
2016年,林智遠帶領一支由兩岸青年組成的創業團隊來到北港村,向村民租了8棟老石厝改造成為新民宿,並取名「石頭會唱歌」藝術聚落。
這讓曾經乏人問津的古老村落由此重獲新生。如今,北港村充斥著海島村落風情,節假日遊客如織,「石頭會唱歌」已然成為平潭旅遊的一大亮點,更是不少遊客的「打卡勝地」。
當前,平潭國際旅遊島建設如火如荼,面對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民宿等相關産業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北港文創村、磹水風韻古村彙聚了兩岸的民宿人。
在磹水風韻古村,首家文創商店進來了,起名為「起風了」。這是由7名兩岸青年組成的團隊打造而成的文創店,從來到平潭到該店正式運營,前後曆經不到一個月的時間。
「相較民宿,文創産品的開發似乎能讓遊客對一個地方有更深的辨識度,從而做活地方特色。」團隊成員趙喻琦說。
就在不久前,兩岸民宿産業交流會在平潭舉行,來自大陸、台灣的民宿業專家學者和業界高管約150人齊聚一堂,為平潭民宿發展支招。會上,兩岸近20個機構互相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
這意味著,未來會有更多的民宿人來到平潭,壯大旅遊人才隊伍,為岚島打造精品民宿集群。
不僅如此,「實驗區+自貿試驗區+國際旅遊島」的疊加優勢,還吸引了一批在外地成功創業的人返鄉再創業。
2017年6月,北漂女孩陳貞貞回到家鄉,創辦平潭第一家私人定制美食工作室——「茶七飯八」。「平潭目前的發展機遇難得,作為平潭人更應該珍惜這種機遇,支持家鄉建設。」這是陳貞貞的信念。
此前,她曾和哥哥合資創辦了一家海鮮電商公司,年銷售額達千萬元。豐富的經驗讓她很快在平潭找到了創業的方向,打算趁著旅遊旺季的到來,和平潭衆多民宿達成合作,由「茶七飯八」向住戶提供定制餐,提升遊客的出遊體驗。
「希望更多外來人才能夠來平潭發展,讓新一代平潭人更有信心留在平潭創業。」陳貞貞將這句話寫在了新年願望清單上。
這也是平潭國際旅遊島建設者的共同心願。「下一步,我們將加快集聚人才人氣,以更優的政策聚才,以更好的平台聚才,以更適合青年的業態聚才,以更好的服務聚才,讓各類人才在平潭安心、舒心工作和生活。」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