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香港频道> 闽港要闻 > 正文
援建惠及3000万人 携手共走“一带一路”
香港四川 10年合作上新阶
2018-05-15 08:38:45 张 盼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康晓青  

“回到四川,有兴奋的感觉。”香港特首林郑月娥说。“5·12”汶川特大地震10年前夕,林郑月娥率超过90人的香港代表团访问四川。他们中有政府官员、商界代表、参与地震救援的各组织代表等。过去10年间,林郑月娥9次访川。“我每一次来,在四川都会有新发现。都是为了工作,这也是我对四川人民的一份承担。”

始终关注灾后援建项目

“无论是作为香港特区政府发展局局长,还是政务司司长以及行政长官,我都很关爱、很重视援建项目,所以来得多一点。”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香港第一时间提供援助。林郑月娥作为特区政府发展局首任局长,当年10月便与时任特区政府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林瑞麟赴川,负责援建工作。

据四川官方公布数据,香港除在抢险救援阶段捐款捐物外,共援建190个项目,覆盖四川广元、绵阳、德阳、成都等12个市(州),受惠人口达3000多万。项目涉及学校、医院、社会福利、体育等公共服务,交通等基础设施,卧龙自然保护区及医疗、康复、培训、心理抚慰等支援服务。

林郑月娥回忆道,当时可以选择“写支票”的方式,捐钱进行援助,或者采用“交钥匙”的方式,带工人到当地建设。但是,他们最后选择了一种“独特”的方法,由特区政府出资、四川承建,过程中并未完全放手。

“从设计到标书和监督都全程参与,让香港建筑经验渗透进援建工程之中。”林郑月娥说。2016年,她作为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访川,以“满分”评价香港对四川的援建工作。“历时8年的特区援建工作圆满结束,每一分每一毫都用得很到位。”

推动川港合作迈上新台阶

此次访川,林郑月娥与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共同主持川港高层会晤暨川港合作会议。这是香港首次与内地西部省份建立合作平台,也将灾后重建中催生的两地短期合作模式提升为长效合作机制。根据会议内容,川港就“一带一路”建设及经贸、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及科技、金融、旅游、机场及铁路建设管理等11个合作领域达成共识。

林郑月娥说,今年是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十年,在此之际提升川港合作层次,别具意义。展望未来,川港双方聚焦重点合作领域,一要共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两地企业建立策略伙伴关系。二要把握“双创”发展机遇,推动川港大学和研发机构继续加强交流和合作,加快高新科技技术及产业发展。三要促进“民心相通”,双方要继续并肩做好青年发展工作,进一步促进两地青年交流。

彭清华说,香港是享誉世界的“东方之珠”,是全球公认的最自由开放、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和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保持着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香港如今已是四川第一大外资来源地、第四大贸易伙伴。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及灾后恢复重建进一步加深了双方的友谊与合作,为川港全面深化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四川将与香港一道,把握新时代内地与香港特区深化合作新机遇,共同推动川港合作互利迈上新台阶。

并肩做好青年发展工作

林郑月娥往返川港的10年间,两地合作日益密切,内容从灾后重建辐射至医疗、教育、文化、社会及经贸等领域。去年9月,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设立“蓉港快速通道”,提高前往香港旅客的放行速度。四川全省同年港澳通行证办理数量为109万余本,赴港澳旅游签注超过206万件次。

璀璨香江,丰美文化。香港乐团SIU2、香港中乐团、香港话剧团、香港八和会馆等演艺团体近来纷纷受邀赴川演出,众多青少年也时常往来于川港。香港赛马会对外事务部主管潘太平说,未来3年,马会将继续与香港不同的学校合作,邀请不少于900名香港学生来川交流。

在林郑月娥看来,青年是社会的未来,培养香港青年成为有素质的新一代,对社会有承担,具备国家观念、香港情怀和国际视野,有利于香港的长远发展和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她期望香港与四川能继续并肩做好青年发展工作。“‘川港青年交流计划—巴蜀文化之旅’的启动,将促进两地青年交流。”

如何促进川港两地在科技创新领域的交流合作,也是林郑月娥此次访川的重要关注点。在川期间,访问团参观考察香港城市大学成都研究院艺创空间、电子科技大学荷福研究院,并参加“川港科技创新人才基地”授牌仪式。林郑月娥在临别之际提到,彭清华对香港青年非常关心,双方此次确定一项香港青年访问四川的文化交流活动,并将继续讨论有关青年发展的项目。(记者 张 盼)

 

香港回归20周年
更多》闽港要闻
更多》图片新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