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香港频道> 八闽乡讯 > 正文
闽北日报长篇通讯:绿海逐浪风帆劲
2018-05-09 11:36:41 罗勇安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康晓青  

邵武金塘工业园局部鸟瞰

初夏闽北,满目葱绿,生机勃发。

去年5月省委省政府工作检查以来,我市各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围绕建设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目标,聚焦高质量发展、奋力赶超、绿色产业发展,全力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

2017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7.6%,在全省对外公布的16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我市一产、固定资产投资、出口总值、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等7项指标增幅排在全省前三位;全市新增“五个一批”项目3167项,居全省第一,总投资9067亿元。今年一季度,全市固投增长17.5%,有4个指标增幅居全省前三位,有6个指标高于去年同期增幅,经济运行总体稳中向好。

磅礴气势,迎难而上。从如火如荼的“撸起袖子加油干,打赢百日攻坚战”到持续升温的“投身四比六促,持续聚力攻坚”,闽北广大干部群众敢拼爱赢,决战决胜,靠拼搏和汗水完成了许多“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市委、市政府围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起点编制绿色产业发展行动纲要、七大产业规划,构筑起绿色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打造“政策洼地”,出台百亿产业基金等十大政策,梳理确定294个、总投资2033亿元的支撑项目和42个先行项目,绘就了加快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施工图。既要生态“高颜值”,也要发展“高素质”,南平,正蓄积后发进位之势,在绿色转型的道路上加速前进。

山花烂漫,红土地发展如歌。

静水深流,大武夷悄然生变。

着力点绿成金,以新理念发展新产业

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最核心的是产业支撑。如何点绿成金?南平创新思维,先行先试。

为选准做强产业,市委市政府对我市现有产业体系进行再梳理、再分析,围绕推进创新驱动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邀请国家部委高层次专家团队深入调研,高位谋划、集思广益,梳理了与生态资源、人文历史相得益彰的现代绿色农业、旅游、健康养生、生物制品、数字信息、先进制造、文化创意等七大产业。经深入调研、反复论证,七大产业规划、行动纲要和支持绿色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等顶层设计基本完成。

去年10月25日,在北京召开的咨询论证会上,《南平市绿色产业发展行动纲要(2017年-2020年)》获得了中国工程院组织的16名院士、专家的一致同意。去年11月15日,在第十一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上,我市发布绿色发展行动纲要、七大产业发展规划和配套支持政策,意味着南平绿色产业发展体系的“四梁八柱”基本形成。

这是一个全新的绿色现代经济体系。北京大学教授晁华山指出,南平谋划的七大产业规划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这一顶层设计或将使南平旅游产业乃至绿色产业发展走向全国前列。“南平坚持绿色发展,将好生态保护下来,这是一笔巨大的宝贵财富。”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李崇光教授说,通过编制产业规划,创新发展路径,南平的绿色产业将大有作为。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七大产业将构建起高技术化、高附加值化、低碳化的产业体系,找到加快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提供南平方案。”市领导说。

蓝图绘就,谋定后动。行走在闽北大地,七大产业宏伟蓝图正在谋篇布局:

现代绿色农业提质增效。加快建设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大力发展品牌农业、智慧农业、生态农业、设施农业和新型业态,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天空地”数字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探索启动建设延平百合花、武夷山岩茶、浦城大米产业项目数据应用模式,建成农业大数据资源中心,实现与省“131农业云”信息服务平台互联互通,加快推进物联网、大数据、智能装备等现代信息技术装备与农业生产过程的深度融合。

紧紧扭住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牛鼻子”,把实体经济做实做优做强。老企业不“老”,在国内碱性电池品类的市场占有率超过70%的南孚公司,不断延伸产业链,试水无线充、充电宝、汽车产品、锂可充电池等五大系列产品,让老企业焕发新活力。同时,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作为重中之重,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松溪新型轻纺产业集群、邵武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蓬勃发展。

“我们不拼规模和速度,拼的是质量和效益,靠的是总部的研发力量,往下游氟精细化工品延伸,往价值链高端攀升。而且,清洁生产改变大化工时代高能耗、高污染的面貌,向环境友好型经济转变。”去年9月,邵武永太高新材料有限公司依托中科院上海分院的高端智力资源和技术创新成果,六氟磷酸锂生产线一期投产,填补我省空白,该产品属于国家鼓励的化工新材料,可替代进口产品,满足国内锂电池行业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

现代服务业成为有竞争力的新增长极、新动能。以全域旅游为版图,串珠成链,邵武花千谷庄园、武夷山马场洲湿地公园、顺昌洋口红色旅游小镇等一批旅游精品特色各异,新增2家4A级、15家3A级旅游景区,大武夷旅游提档升级。“旅游+互联网”、“旅游+文化”、“旅游+康养”、“旅游+体育” ,让南平旅游异彩纷呈。

数字信息产业风起潮涌,国内领先的大数据、云计算服务商浪潮集团将在武夷新区投资50亿元,合作建设南平市云计算中心、大数据中心、爱城市网、大数据人才实训基地等项目,向智慧城市进阶。

酒香也怕巷子深,好产品要卖出好价钱。我市把“武夷品牌”建设作为加快南平绿色发展,完善绿色产业体系的一项重大任务来抓。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编制完成肉鸡、茶叶等5个产业26个品类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阳桔柚等33个品类质量标准体系正在抓紧编制,4个特色农产品入选央视“广告精准扶贫”推介名单。在与国家、省品牌建设促进会合作基础上,我市正以现代绿色农业中的优势农副产品为突破口,力争将“武夷山水”打造成全国生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并逐步延伸运用到旅游、健康养生等其他绿色产业。计划7月份举办中国南平“武夷品牌”建设发布会,会上将发布“武夷山水”区域公用品牌,开展展示展销、商企对接等活动。

聚焦高质量发展,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闽北大地上“点绿成金”其力已聚,其势已成,其时已至。

着力项目攻坚,以新动能推动新发展

3月18日,省重点项目、福建巨电单体大容量固态聚合物动力锂离子电池一期项目在武夷新区正式投产。该项目核心技术属国内首创、国际领先地位,生产设备国产化率达到85%,由该电池组装搭载的10.5米纯电动公交车单次充电可安全运行410公里。巨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晓自豪地说“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核心是电池,如何生产出既安全又经济的新能源锂电池是个世界性的难题,我们不仅解决了,而且也投入实际应用了。”

从入驻新区到正式贯产,仅花一年时间,巨电新能源电池项目高效运作的背后,是当地提供的优质服务。这正是闽北人抢抓机遇、比促赶超,以廖俊波精神为指引,奋力项目攻坚的又一生动缩影。

“别人在走,我们要跑”。去年春节过后,全市上下掀起项目建设、重点工作“百日攻坚战”热潮。

邵武市投资 6亿元的永太高新科技项目,从开工到试机仅用7个月;

顺昌县总投资4300万元的东门大桥和龙山路改扩建项目,创造了不到10个月建成885米路桥项目的“顺昌速度”;

松溪县通过“多规合一”审查方式,使投资16.34亿元的“一溪两岸”水美城市建设项目,提前3个月完成了可研报告;

武夷新区闽铝轻量化物流车厢项目从开工到投产仅用了69天……

一百天全市谋划、招商、开工、竣工项目总数超1000项,一百天完成征地6万亩、拆迁100万平方米,均超过2016年全年总量,解决了项目推进过程中一批长期没有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百日攻坚”后,紧接着开展“四比六促”“工作落实月”活动,今年又在全市开展“项目突破年”活动,全力突破项目的数量和质量、开工和竣工,力争全年实施总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800个,其中七大绿色产业项目1000个以上,产业项目完成投资占固投比重达50%以上。

“百日攻坚”硕果累累,“四比六促”催人奋进。闽北大地山乡巨变,处处可见忙碌的身影,处处可感创业的激情,处处可闻奋进的足音……

一大批重大项目提速提效,南平联络线高速公路、太阳电缆建筑用线智能化改造等项目建成投产运营,顺邵高速公路、南三龙铁路南平段、衢宁铁路南平段等项目加快推进,武夷山茶旅小镇、延平新城港区、闽江航道整治工程等项目开工建设。

2017年,全市新增“五个一批”项目3167项,居全省第1位,总投资9067亿元。截止今年3月,全市累计列入省级“五个一批”项目3832项,总投资12154亿元,其中本年新增641项,总投资1445亿元。在全省“五个一批”项目正向激励综合考评中,我市从2017年第三季度起,连续居全省前三。6个县(市、区)先后居全省前十。今年1-3月,全市83个赶超重大项目完成投资占年计划的33%,“五个一批”新增签约、开工、投产数量均居全省前三。

着力创新突破,以新机制激发新活力

去年9月26日,在中联部福建主题宣介会上,作为福建省的代表之一,南平分享了绿色创新发展的故事,获得大家的高度关注。

行走闽北,处处洋溢的生态之美让人称羡不已。在全省2017年度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综合考核中,我市被省委、省政府评为“优秀”,创历史最好成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7.35%,主要流域水质I~Ⅲ类水质比例为100%,空气质量全省第一,PM2.5平均浓度24微克每立方米,是全省唯一优于欧盟标准的地市。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境质量只能变好,不能变坏。”让优良生态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利、绿色发展的动力源,南平打破思维定式和路径依赖,自我加压,先行先试,以更高站位、更新理念来谋划生态文明建设,六大亮点工作让山更绿、天更蓝。

——全国首创“水美城市”建设。2017年以来,我市在全国首创提出了“城市提升、产业发展、生态保护、水利防洪相结合”的“水美城市”建设。通过打造“城在水中、景在城中、山水相融、城景相依”生态城乡,从而带动“山、水、城、业、人”一体发展。谋划实施首批项目12个,总投资300亿元,截至去年底,完成投资58.95亿元。水利部专家肯定水美城市建设是新时代推进绿色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创新举措,正以南平为样板制定全国标准。

——谋划实施国家储备林精准提升工程。我市在全面推进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等改革试点工作基础上,策划生成国家储备林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面对林业融资难点,在国内尚无先例可资借鉴的情况下,去年9月,我市仅用不到4个月,谋划了全国首个国家储备林PPP项目,被国家林业局誉为“南平模式、南平速度”。该项目总投资215.3亿元,其中申请国开行贷款170亿元,实施规模达469万亩,为全省最大的林业项目,可提高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成功申报国家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和修复试点。去年我市积极对接财政部、省财政厅等部门,聘请专家组编制了试点项目实施方案,策划生成了24个总投资约50.02亿元的项目纳入全省试点实施方案,三年拟争取中央财政补助资金25亿元。经财政部、国土部、环保部组织专家开展现场考察和论证、竞争性答辩等程序,福建省已纳入全国第二批6个试点之一,去年底财政部下达第一批中央财政奖励资金10亿元,其中我市获得奖励资金4.13亿元。

——探索形成“五围绕五突出”南平审计方法。领导干部离任审计,不仅要算经济账,还要算“生态账”。2015年以来,我市率先在全省开展乡镇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特别是光泽县党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工作成效突出,被审计署确定为改革“抓得好,抓得实,抓出成效”的全国2-3个典型之一。2017年2月,该试点在全市推广,经过实践形成了党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五围绕五突出”南平方法,得到中央及省市领导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

——积极探索建立全国首家生态银行。着眼于解决产业发展的资本问题,探索建设生态银行,建立自然资源管理、开发、运营平台,把零碎化、分散化的生态资源统一收储整合、系统集成运营,促进生态资源提质增值,引入有实力、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投资经营,搭建资源变资产变资本的转化平台。4月底,在北京通过国务院参事室的咨询论证,得到国家层面专家的肯定,正在抓紧完善方案,争取6月份在武夷山五夫和顺昌县试点运作。

正是以创新来点睛,南平在发展理念、产业体系和发展模式上做了一系列探索,使南平的生态文明建设亮点频频,培育了加快绿色发展新动能,开辟了实现绿色惠民新路径。

如今的南平,绿色生活、绿色文化、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人们感受到的是清新的绿、活力的绿、梦想的绿。南平将在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架起一座桥梁,闯出一条通往美丽中国的道路。

着力实干拼创,以新状态体现新作为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去年以来,全市上下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优良作风,靠拼搏和汗水完成了许多“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从“百日攻坚”,到“四比六促”,再到“项目突破”,闽北大地处处能感受到一股比学赶超的劲头,一种顽强拼搏的精神,一种振奋人心的力量。

典型引领——全市广大干部深入开展向廖俊波同志学习活动,在攻坚一线中深学细照,对标践行,撸起袖子加油干。通过组建廖俊波先进事迹报告团、建立现场教学点、开展“一月一主题”学习讨论、评选表彰宣传廖俊波式好党员好干部两批21人,发挥典型引领作用,激励干部立足岗位,履职尽责,担当实干。

机制推动——南平推出一系列务实管用的机制,对选准的重点产业,实行“一个产业、一个班子、一套政策、一抓到底”,确保落地见效。开展“百日攻坚”“四比六促”和“工作落实月”活动,通过正向激励、反向问责、一线考察等“指挥棒”,营造担当尽责、勇于拼创的氛围,党风政风为之一振。

深化改革——在全省率先建设“放管服”一体化云平台,打造全市重点工作责任清单和问题清单督查平台,联通市直督办单位、责任单位和监督单位,并实现与南平政务服务云平台互联互通,93.46%的审批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趟”和“一趟不用跑”。

人才保障——出台人才工作的十条措施,每年投入2亿元人才经费,并保持年10%的增长,用于引进高端人才到南平创业发展。制定了稳定本土人才保障激励政策。主动走进省内10所高校专场招聘,取得了突破性成效和广泛好评,5500多人次达成求职意向,其中硕士以上1200多人次,为七大绿色产业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

武夷新区既是南平跨越崛起的战略突破口,也是检验干部能力、作风、意志的主战场。围绕搬迁目标,武夷新区轨道交通、303快速通道、云谷小区、水资源配置工程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闽铝轻量化专用汽车、巨电新能源锂电池等一批产业项目竣工投产,去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9.5亿元,比增21.1%;今年1-3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7亿元,同比增长13.9%。

苦干实干引领,治庸治懒约束,让全市干部的精神风貌焕然一新,凝心聚力、突破常规、敢闯敢干、攻坚克难、比学赶超,已成为一种自觉。在新一轮发展热潮中,闽北各地处处长风鼓浪,千帆竞发。(闽北日报记者 罗勇安)

(题图由罗光耀、何兴明摄)

香港回归20周年
更多》闽港要闻
更多》图片新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