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香港频道> 闽港交流> 服务内地 > 正文
港中大团队在重庆农村建成第二座“一心桥” 便利村民出行
2018-04-25 08:31:02 张雅诗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康晓青  

新华社香港4月24日电(记者张雅诗)香港中文大学24日宣布,该校建筑学院的“一专一村”团队于4月初在重庆渝北区杜家村完成第二个“一心桥”项目,建成一座跨度达21米的农村竹桥,突破了竹材应用的限制和现代竹桥建造技术。

这座桥跨度达21米,桥宽3米,使用了700条毛竹建造而成,是一座农村现代竹桥,使用寿命可达20年。团队通过改良原竹性能并加以进行防腐防虫处理,建造大跨度原竹结构桥梁,是竹结构在工程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

项目团队秉持环保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善用南方丰富的毛竹资源,就地取材,使用原竹材修建桥的主体结构。桥面铺装竹排面板,并只使用少量钢材如螺栓、角钢连接。

由于竹材具有价格低廉、生长周期短及柔韧性高等优点,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理念,因此成为近年在建筑界备受关注且极具发展潜力的自然环保建材。然而,要使用竹材来代替木材、钢材等工业建造材料,则需要处理竹材容易爆裂、持久性低以及难以掌握竹材结构等问题。

在国际竹藤中心的支持下,香港中大建筑学院携手清华大学和重庆交通大学组成“现代竹木结构研究组”,就竹材的力学和物理性能、竹材连接和竹构件特性等进行深入研究和实验,并将研究成果实际应用于杜家村“一心桥”的建造过程。

带领“一专一村”团队的香港中大建筑学院教授吴恩融表示,很高兴见到团队在研究技术上取得突破,利用环保竹材顺利解决村民出行问题。团队将继续寻求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促进内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香港中大于2014年开始推行的“一专一村”,是一项农村可持续发展支持计划。2016年,“一专一村”团队在重庆渝北区小五村建成内地第一座农村现代竹桥“一心桥”,解决贫困村民过河难题。

“一专一村”团队为云南鲁甸地震受灾民众建造的抗震夯土房屋,在2017年度世界建筑节上夺得年度大奖。

香港回归20周年
更多》闽港要闻
更多》图片新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