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香港频道> 八闽乡讯> 三明 > 正文
绿色发展绘“浓”转型底色
2018-02-27 17:05:05  来源:三明网  责任编辑:杨龙威  

莽莽林海,一望无际;清溪如带,蜿蜒其间。地处福建中部的三明市,森林覆盖率达76.8%,被誉为中国最绿省份的“绿海明珠”。

作为福建省唯一入选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典型示范区的设区市,三明坚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之路,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探索出一个宜居宜业的“三明样板”。

绿水青山变身“幸福靠山”

永安市埔头村村民黄新添站在村后山头上,兴奋地向记者介绍自家林场。作为一位老林农,他已经多年没有砍树了。“我家山场200亩松木林全是碳汇林,还套种了一些名贵树种。”

碳汇林是指通过植树造林,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在植被与土壤中,产生经国际认证的碳减排量,再拿到市场上销售。去年底,永安市与浙江一家公司签订全国首批、福建首单林业碳汇交易。

作为全国林改先行区,为了将绿色发展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三明大力探索“保护”与“生金”的平衡,推行碳排放交易、发展林下经济、创新小额林权抵押贷款……一系列措施有效激活了林业资源,实现“不砍树、也致富”。

大金湖畔,泰宁县水际村是人人艳羡的“首富村”。但十多年前,水际村还是个“吃粮靠回销、用钱靠救济”的贫困村。为了脱贫,村民们争先恐后在大金湖里“抢”鱼,鱼越捞越少,越捞越小,大金湖绿藻遍布,恶臭难闻。

成立渔业协会、限渔、休渔……泰宁县对待大金湖的思路从“掠夺开发”转向“保护利用”。休渔仅两年后,大金湖水质从三类变为二类,大金湖成了远近闻名的5A景区,生态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

在保护“绿水”中,三明人尝到了甜头。由于地处闽江源头,三明“河畅、水清、岸绿”也保证了全省饮用水水源安全。

绿色发展引领产业转型

三明市在福建省GDP排名靠后,但招商引资却“挑三拣四”。

2012年,一家纺织企业希望入驻泰宁县工业园,预计能带来5000万元税收,几乎是县财税收入的三分之一,但因为印染厂的排污问题而被拒门外。

“哪怕税收再多,破坏环境就是断子孙路。”在三明,很多干部都将绿色发展根植于心、践之于行,“精打细算”经济账、生态账和发展账。

大田县矿业曾为百姓带来丰厚收入,但无序开采也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2014年,大田县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拿税收大户矿业“开 刀”:企业不符合国家政策,停止发放采矿许可证;现有的许可证到期,不再续期。

100余家企业因环保不达标被关停,关闭后的矿山被恢复成庄园和田园……大田还成立了福建省首个生态综合执法局,乡镇主要领导干部签订生态环保目标责任状。

五年来,大田县水土流失面积减少近5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了4.3个百分点。曾经“青山挂白”的大田,已成为“省级生态县”“省级园林县城”,并被列为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

作为福建省老工业基地,三明正全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石墨产业孕育新“烯”望,节能环保项目备受青睐,氟化工产业从无到有,由小变大……一批含金量高的绿色产业正加速形成。

多方合力擘画生态图景

钢厂排污曾让不少市民苦不堪言,“当时站在高处向远望,整个天都是灰蒙蒙的”。加大环保投入,实现“由黑变绿”,成为三钢(集团)公司近年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三钢董事长黎立璋介绍,近年来,三钢主动淘汰落后工艺,关停落后产能,环保投入和企业营收实现双提升:近两年,三钢环保投入5亿多元;但同时,设备运行效率也提高4%,新产生效益约7亿元至8亿元,“绿色发展让大家感到加强环保也能产生效益”。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政府和企业的事,还得靠各方齐心协力。大田县建设镇建国村村民田生颖平时“爱管闲事”,看见村民向河道里乱倒垃圾,就去他家里喝喝茶,唠唠这个事。

大田县河长指挥中心常务副主任卢国首说,大田实现水清岸绿,除了依靠“官方河长”,还多亏了田生颖这样的“民间河长”帮忙。“许多老党员、老干部和村里有威望的人都参与其中,形成全民治河的局面。”

如今,生态自觉已经融入三明人的日常生活。在三明,绿色不仅是一种颜色,更是一种行为,造一方林田、保一汪清水、留一片绿叶。三明正擦亮绿色底色、铺就致富新路,一座生态新城正在蜕变。

(新华社福州2月22日电)

相关阅读:
香港回归20周年
更多》闽港要闻
更多》图片新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