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香港頻道> 八閩鄉訊> 龍岩 > 正文
以柔性力量移風易俗 取風俗精華留風守俗
2018-02-24 15:26:30  來源:閩西新聞網—閩西日報  責任編輯:楊龍威  

 

近年來,全國各地均有城市出台文件對婚喪嫁娶操辦酒席、清明祭祀焚燒紙錢等舊風俗作出整改,提出要求,引導百姓移風易俗,然則或是手段過于強硬,與我國千百年的傳統民俗和百姓自發民意起了碰撞,這種種「禁令」往往難有成效,或者成效不大。

移風易俗,即改變舊的風俗習慣,語出《荀子·樂論》,原句為「樂者,聖人之所樂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風易俗,故先王導之以禮樂而民和睦。」這句話的意思是:音樂是聖人所喜歡的,可以用來改善民衆的思想,它對人的感染至深,能使人改變舊的風俗習慣,所以古代的聖王用禮制音樂來引導人民,人民就和睦了。

從荀子的原文來看,他對于移風易俗,所認同的是采取改善、感染的方式,而非用強硬的手段硬性規定,這也是筆者的看法。

風俗習慣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即民俗、習俗文化,是民間自然形成的,具有很強的自發性、規律性,且由來久矣,絕非一朝一夕之事。對待這樣在時間的冲刷下,在無數老百姓的生産生活中誕生的民俗文化,如果只想用一張簡單的「禁令」就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筆者認為是不太現實的,倒不如試試多給民衆一些時間和空間,加之以宣傳,或許能讓人們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就如同荀子所言,先善民心,待感人深時,則其風自移,其俗自易。

就如我市的許多村子現在都建了骨灰堂,使得村民到了祭拜先人的時候,不再是滿山地燒紙,存在著極大的火災隱患,這種引導,就是一個好的開始。再比如我們提到移風易俗,常常會提到的婚喪嫁娶大辦酒席,其成為陋習的關鍵在于一個「大」字,婚嫁酒、壽宴等酒席並不簡單的是熱鬧一下或者吃喝問題,儀式之外,更多是為了讓大家集中體會生命美好、天倫樂趣、人情溫暖,更好地感恩家人、感謝鄉鄰、感悟生活。對于現如今出現的攀比浪費、禮重成災的現象,根本上還是要靠文化、道德等柔性力量,去影響、感染人們,使他們轉變自身的觀念,而不是剛性地出台一份文件,一禁了之。

再有,筆者認為,移風易俗應有邊界,何為有邊界,即不是改變所有的傳統風俗,而是要剔除其糟粕,對于其中的精華部分,不僅不能移,更要留風守俗,發揚光大。

就如鄰裏之情,正所謂「遠親不如近鄰」,鄰裏之間的互幫互助是傳統民俗所提倡的,而如今,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在都市生活的「變奏」中,當年住在一個村的老鄰居們各自住進了高樓,安置得相近的還有著來往,安置的距離遠的,難免也就少了來往,更不用說商品小區中的鄰居,來自各行各業、各個地方,白天各自上班,晚上各自在家,對門不識也非鮮見,沒有交流溝通,鄰裏關系自然疏遠,何談互幫互助。

不過,有些有想法的社區或是小區,就通過舉辦各式「鄰居節」,為有著共同愛好的鄰居們提供一個溝通交流的機會,為打造良好鄰裏關系建立平台。這就對傳統風俗的精華部分留風守俗,發揚光大,這種做法,融洽了鄰裏關系,提升了城市溫度,為促進社會文明和諧奠定了基礎。

□ 張梓睿

相關閱讀:
香港回歸20周年
更多》閩港要聞
更多》圖片新聞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