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强力推动下,医改工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是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强度大,基层存在部分指标制定不够合理、按病种付费标准偏低、过度控费影响医疗服务水平、医保目录范围太小、医院管理水平不适应医改工作发展等问题。为此,市政协委员朱忠寿建议: 1、调整医改目标使之更加科学。为保证医保基金的安全,医改以“降费”为主要目的,但是医疗事业是个多方参与的综合体,简单地通过挤压医院的利益实现降费,必将改变医院和医生的行为模式,使矛盾的焦点从“看病贵”变成“不让医”。因此,应当完善医改的目标体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平衡各方的利益,让医疗事业综合体中的各主体共同受益,达成降费与提质的统一。 2、适当放慢进度,给基层足够适应时间。利益调整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要把握节奏,给予原有的系统充分的时间进行消化吸收,一些医改措施,可以先小范围试验,总结正反两面的经验后再大面积推开,避免造成全社会的不良反应。 3、充分调研,建立更加科学的指标体系。北京大学曾经花费十年时间开展了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课题调研,对我国南、北方及各不同流域的疾病费用进行统计,才得出相对科学的数据,并开发了软件。相比之下,我们正在推进的406个按病种付费显得仓促和粗糙,有待进一步深入调研,借鉴已有的研究结果,慎重制定各种考核指标和费用标准,并逐步过度到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方式,使之更加科学合理、符合诊疗规范和医学规律。 4、补充商业保险,增加患者选择性。建议允许患者选择目录外的药品和耗材,按照目录内的报销标准享受基本医保,超出部分由患者自付。同时,大力鼓励和推进商业保险,通过商业保险来控制目录外的医疗费用,弥补基本医疗保险的不足。这一做法在保证医保基金安全的同时,又可以增加患者的选择范围,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推动医疗技术发展。 5、积极推动医疗管理体制的改革,解放医院生产力。增加政府投入,确保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增加医院管理的灵活性,编制和职称由医院自主管理,并向人事部门报备。强化以市属三级综合性医院为核心的医疗集团建设,大力推进以县级综合性医院为龙头紧密型县乡村医联体的建设,打破行政管理区域限制,以资本为纽带,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沉淀。 (朱忠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