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区政府环境保护署16日举办媒体简报会公布,过去5年,香港空气中的大部分主要污染物录得下降,反映近年推行的减排措施已见成效。 环保署提供的数据显示,包括可吸入悬浮粒子、微细悬浮粒子、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在内的主要污染物过去5年在一般空气中下降11%至38%,这些污染物在路边的浓度也下降19%至36%。 环保署助理署长何德贤指出,虽然近年路边的二氧化氮整体呈下降趋势,但仍处于高水平,而一般空气中的臭氧一直呈上升趋势。这两个问题是香港面对的主要挑战。 数据显示,2017年,香港一般空气中的臭氧浓度为1999年有记录以来的新高,而二氧化氮浓度亦较2016年录得轻微上升。 何德贤解释,臭氧是复杂的空气污染问题,不是从污染源直接排出,而是由空气中的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在阳光下经光化学反应形成。与2016年相比,2017年的整体气象条件较有利光化学烟雾现象,包括较多的日照时间、高平均气温、较少雨量以及较干燥。同时,臭氧水平上升令车辆排放的一氧化氮较多转化成二氧化氮,这是去年相关数据录得轻微上升的原因。 另外,2017年,香港一般和路边监测站空气质素健康指数录得“7”或以上,即健康风险达到“高”或以上的天数比2016年多。环保署指,这主要受2017年较不利的气象因素影响。 何德贤指出,气象因素在年与年之间的变化可以很大,并导致短期空气质素的波动。要评估空气质素有否改善以及减排措施的成效,必须参考污染物浓度长期趋势。(中新社记者 曾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