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香港频道> 八闽乡讯 > 正文
闽南日报漳州立人学校小记者走进福建钟表博物馆 开启不一样的时光之旅
2017-12-29 10:26:44 陈晓云 来源:闽南日报  责任编辑:康晓青  

小记者动手制作自己的专属钟表,心情美翻了。记者范伟鸿摄

12月24日,闽南日报漳州立人学校小记者走进福建钟表博物馆,参观中外古今各品类珍贵钟表,了解时间的奥妙,并自己动手DIY打造专属自己的“印记时钟”,体验了一场不一样的时光之旅。

冬日暖阳,欢歌笑语。闽南日报漳州立人学校小记者身穿红色马甲,乘着大巴车一路向东,来到了漳州市龙文区恒丽钟表工业区的福建钟表博物馆。

“欢迎大家来到福建钟表博物馆,我是今天的讲解员丸子姐姐。”在灯塔钟下,扎着丸子头的讲解员林娜风趣地自我介绍说,在她的带领下,小记者穿过“月港”码头,来到了立柱式人体日晷,“这是以人体作为晷针的,人站在相应月份的刻度处,太阳光照射人体所产生的影子落在地面的时刻上,对应的时间就是当地的时间,大家可以试下哦”。

在时间主题广场,达利式溶化外形的室外13米高艺术大挂钟、十二兽首水力钟让小记者们惊叹连连,“这座时钟可是中国最大的室外挂钟之一,我们称为艺术钟,也是我们公司的专利产品哦。”林娜边指着一个溶化外形的挂钟介绍说,“它寓意为时间不会因为灾难而停止转动,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把时间利用好。”

“1852年,海上丝绸之路月港码头迎来中国第一座西洋钟,漳州与钟表结下不解之缘。”随后,小记者走进3D裸眼科普剧场,置身时间发展史,与时间对话。“钟表原来还有这么多故事,历史也好久远哦。”看完钟表科普影片,小记者阮彦康感慨说。

走进钟表文化展馆,展馆内从古到今,各种形态各异,造型别致的世界各国的钟表艺术品,展示了各国风土人情与文化以及世界钟表的发展历程。从太阳到重力,从钟摆到发条,从空气能到电池,从日晷到水运仪象台,从天文钟到小型钟,从怀表到腕表……博物馆将四千多年计时历史的各个阶段一一铺展,把孩子们一步步引进时光的入口,勾画时间的回忆。

“这个是马车时钟,是以前贵族出门必备的物品,就像我们出门带手机一样。”讲解员一边为小记者讲述着博物馆里所展现的历史和故事,一边和小记者互动提问,小记者们情绪高涨,参与互动,边参观边记录,了解了更多的知识。

了解完钟表知识,小记者进入动手环节。“大家先设计下时间字样,再装表芯,再安装时针、分针、秒针”,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小记者们领取钟表配件材料,动手制作自己的专属钟表。“哇,好漂亮,自己制作的好有意思哦,我要把它放在我的床头。”年龄最小的小记者邹芷璐第一个完成了时钟制作,开心地说。

“现在手表制作还不能全部靠机器来完成,好的手表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都需人工精心打磨、专心雕琢,所以说手表制作代表的是工匠精神。”“钟表是我们漳州的支柱产业,2012年漳州荣获中国钟表之城的称号,这个小记者一定要知道哦!”在采访环节,博物馆人员告诉小记者说。“原来漳州是中国钟表业的发源地,它不仅见证了中国钟表业的发展,也让世界认识了中国钟表,我为家乡感到自豪。”小记者颖璐赞叹说。☉记者 陈晓云

香港回归20周年
更多》闽港要闻
更多》图片新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