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香港频道> 闽港要闻 > 正文
香港2017:经济增长屡胜预期
2017-12-28 10:30:38 张欢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康晓青  

新华社香港12月28日电 题:香港2017:经济增长屡胜预期

2017年,在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的画卷中,将会增加靓丽的一笔:全年经济增长创六年新高。

这一年,香港经济表现令人振奋,强劲的内外部需求不断催生GDP的阶段性突破。在此基础上,多元创新和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经济增长持续地积蓄了后劲。

超越预期的增长高点

2017年香港经济走出了超越预期的上扬曲线,一、二、三季度同比增速分别为4.3%、3.8%、3.6%,均高于过去十年2.9%的趋势增长率。特区政府及市场预期,全年经济增长速度将达到3.7%,显著高于2016年2.0%的水平,并将创2011年以来的六年之最。

在2011年以来,香港经济进入恢复性增长阶段,增速均在3%以下。2017年2月,特区政府在制定财政预算案时,对于经济增长仍然持保守预期,认为全年升幅为2%-3%。

不过2016年底至2017年初的主要指标数据已经展露喜人迹象,为后期的超预期增长拉开了序幕。随后,特区政府两次上调全年GDP增速预期,年中之际上调至3%-4%,11月进一步上调至3.7%。

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刘怡翔日前表示,2017年已经踏入尾声,香港经济表现理想,这对于小型的成熟经济体而言,是很好的成绩。

伴随经济前行,香港的就业和物价形势更趋稳健。截至11月的数据显示,香港失业率为3.0%,是1998年初以来的最低水平,劳工市场接近全民就业;香港基本通胀率为1.6%,特区政府预测2017年全年基本通胀率为1.7%,低于2016年2.3%的水平。

就此,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认为,香港经济表现强劲,有能力创高峰。

内外皆强的支撑力量

推升香港经济的力量,既源自以私人消费为主的内部需求,也源自逐渐转强的外部需求,其中均融合着来自内地的关键因素。

2017年,伴随全民就业、收入增长,资本市场财富效应增强,以及访港旅客数量止跌回升,香港私人消费开支动力强劲,同比增幅连续5个季度加快;与此同时,特区政府开支在前三季度也创下5年以来最大升幅。特区政府副政府经济顾问欧锡熊表示,两方面共同奠定了2017年全年坚挺的内需基础。

外围环境方面,整体而言,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都处于复苏状态,尤其是亚洲地区的经济需求增多,香港的开放型支柱产业贸易和物流获益匪浅。香港贸易发展局预测,2017年香港出口将扭转2016年轻微下跌的局面增长5%,并将带动相应专业服务输出。此外,内地市场因前三季度进口贸易量占比为54%,未来仍然最被看好。

伴随环球经济前景改善,投资气氛普遍维持正面,香港金融业2017年处于繁荣状态。

一方面金融服务业获利可观,仅零售银行业务在前三季度的税前营收已经同比增长13.9%。

另一方面,资本市场带来较强的财富效应,尤其是恒生指数不断出现突破。这其中,内地的贡献引人瞩目:在11月17日“沪港通”三周年之际和12月5日“深港通”一周年之际,流入香港股市的内地资金分别达到6777亿港元和975亿港元。

融入大局的多元未来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之下,香港会积极把握好未来的庞大机遇,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多元新动力。

12月14日,香港特区政府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签署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关于支持香港全面参与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的安排》。此安排可使香港充分发挥“一国”和“两制”的独特优势,既为国家作出贡献,也为自身发展提供新动力。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表示,相关措施有助于提升香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及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的地位,支持香港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项目提供专业服务并发展沿线旅游和会展活动,鼓励内地和相关国家、地区的企业在香港成立地区总部,推动内地和香港企业建立多领域合作伙伴关系。

在传统产业凭借“一带一路”通道向国际扩围的同时,香港也在谋求多元创新发展,并力促创新成果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过程中高效落地。

目前,针对金融科技、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生物医学等科创领域,特区政府已经陆续启动了科研投资、研发税收优惠、创科创投基金等举措。

同时,金融市场也在致力于衔接资本支持与创新市场化的链条。香港交易所日前公布了改革新机制,为包括“同股不同权”的新经济企业放开了上市门户。

香港科技大学兼任教授陈家强表示,香港在充分利用既有资源的同时,还可以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强化与深圳的创新力量融合,借助广东省完备的产业链,共同开拓内地的广阔市场,从而加速香港多元创新的产业化进程。(新华社记者 张欢)

 

香港回归20周年
更多》闽港要闻
更多》图片新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