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规划》以发展特色旅游业为切入点,带动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在《南平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5)》主要执笔人、省社科院研究员曲鸿亮看来,凭借梳理整合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以提升文化旅游定位高度为突破口,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这是实现闽北文化创意产业崛起的最优路径。 “《规划》的布局理念为双核驱动、五产并进、集群发展、示范全国。”曲鸿亮说,南平文化创意产业的重心是武夷新区和延平新城,依托这两个核心点,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工艺美术、文化会展、文化传媒和娱乐演艺五个产业领域,以此为抓手,走集群化、集约化的发展道路,把产业要素集中吸纳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放大形成能够前后衔接、上下游良性互动的产业链。 新时代开辟新征程,文化发展担负着国家、民族牢固树立文化自信的历史性重任。“《规划》立足南平实际,旨在在福建乃至全国形成自己的特色。把‘双核’发动起来,将五个重点产业做大做强,《规划》期内,南平文化创意产业在地区GDP的比重将超过5%,成为全市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曲鸿亮表示,依照《规划》,南平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将突破250家,培育重点文化上市后备企业8家,新增2~3家文化上市企业。2017年至2025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25年,全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超过150亿元。 “南平振兴文化创意产业应该主攻在自身人文历史领域有巨大优势的文化旅游产业,以高速增长的旅游业带动其他四大产业的发展。” 曲鸿亮认为,旅游发展除了传统的自然风光游之外,更多的是要与人文结合。闽北人杰地灵,文化厚重,是闽越文化、朱子文化、茶文化的发源地,理学在南平发扬光大;南平十个县(市、区)都是中央苏区县,作为适应当前新形势下爱国文化教育和旅游产业相结合的一种旅游形式,红色旅游得到蓬勃发展;从闽北的民风、民俗中都可以看出人与自然共生、共存、共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南平在生态文化上优势明显。“古色、红色、绿色,三色文化的结合促进闽北旅游业发展和品质的提升。旅游是南平文化创意产业的龙头,将占全市文创产业份额的半壁河山。” “文化旅游业产业链很长,涉及交通、服务业、农业、林业,不仅城镇可以发展,结合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计划,农村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保护好环境和生态,美丽乡村建设也能够水到渠成。文化旅游业还可以和体育、健康养老等产业互动,来往的客商多了,带动旅游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等工艺美术产业提升产品品质,打开销路;同时为推进文化会展和娱乐演艺产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还有诸如竹雕、传统制纸工艺、雕版和活字木刻,闽北文化内涵深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要继续开发新的领域,提升产品的文化含量。” 曲鸿亮说。 曲鸿亮表示,文创产业五大领域要发展好,南平还应尽早打造出特色文创园区,实现文化要素资源有序流动,打破县域限制,构建以武夷山主体功能区为骨架、特色园区街区为脉络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充分发挥集聚效应和辐射功能,培育各行业的重点龙头企业,用好项目推动文化内容的生产。“创意是文化产业的灵魂,我们根据《规划》发展文创产业,还要用活机制,大力吸引高端创意人才、团队,提升文化产业产品的品质,引领各领域实现集约化发展,进而推动南平未来在时尚设计、动漫等内容创意产业上取得新的突破。”(林奥 吴建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