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着木屐穿过楼梯街/我和影子穿着木屐穿过岁月/我的足踝跟我的足踝说话/我说岁月是衣裳竹日子晒出芳香……”上环的楼梯街,在香港作家也斯的笔下如诗如画;在路人眼中,也是寻味历史故事和文化底蕴的好去处。 记者近日跟随香港阅读组织“新阅会”举行的“足·印”楼梯文化导赏团,与数十位小朋友和家长一同漫步在上环旧区,穿越一条条特色楼梯和街道,探访历史古迹旧址,寻找昔日香港的足迹。 11月末的香港,一个明媚的上午,导赏团成员们来到了“楼梯之旅”的第一站——歌赋街,大家兴奋地拍照留念。 文化企业“活现香港”负责人陈智远是此次导赏团的讲解老师,他腰间别着麦克风,手中拿着一册厚厚的照片集,里面装满了这些街道的旧日照片。他不断地将照片集打开,与现在的街景比对着,向人们展示并介绍街道的历史和曾经在此发生过的故事。 “香港首间官立学校中央书院便坐落于歌赋街,这家书院也是孙中山曾接受教育的地方。”陈智远说,除此之外,它还是香港第一份由华人主理的报纸《循环日报》旧址所在地。 《循环日报》创办于1874年,当时的发行网络十分广泛,除香港外,还包括上海、镇江、汉口、澳门,更远至日本、新加坡和美国等地。 在歌赋街中央,有一条小路,名为善庆街。它有一排长长的台阶,较为宽阔,铁栏将楼梯分为左右两边,两旁坐落着不少酒吧及餐厅。 据陈智远介绍,这条街曾经招牌林立,不少店铺聚集于此。“招牌艺术”可以说是香港的一个特色,颇为有趣。香港的三大招牌字形分别为隶书、楷书和魏碑体。从字形的应用转变,便可对当时的社会、文化和百姓生活略知一二。 他举例说,招牌的制作年份可由字形和字型粗略推断,店铺类型可由招牌外观推断出来。 从善庆街南端出发,沿荷里活道往东走,便可抵达位于鸭巴甸街的创意中心PMQ元创方。这里曾举办过一个楼梯绘画艺术项目,邀请来自多个国家的艺术家,在元创方两座历史建筑内美化了25道楼梯,为这个香港设计创意新地标注入了多元化的艺术元素,增添了个性色彩。 在元创方中庭附近的一层台阶上,艺术家们画满了色彩鲜艳、栩栩如生的鲤鱼,鱼儿仿佛在盛开的荷花旁游来游去,好不自在。 从元创方走出,到达城皇街。这条街道是一段山坡路,由南至北,起自半山区的坚道,大楼梯路经过士丹顿街及荷李活道警察宿舍西面。城皇街是孙中山史迹径的一部分。“它可能是孙中山一生中行走次数最多的台阶。美国公理会福音堂旧址和中央书院旧址便位于街道的两端,分别是孙中山曾经居住和上学的地方。”陈智远说。 由城皇街拾级而下,走到街巷尽头,沿永利街向西行,便抵达颇具名气的楼梯街。作为一级历史建筑,它是一条以楼梯为主的街道,全长350米,于香港开埠初期的19世纪40年代兴建,原本由花岗石铺成,现在已被混凝土取代,还被更换了铁栏。 继续往西走,途经水池巷,到达旅程的最后一站——西街。陈智远带领人们参观了“光华印务”活字印刷工作坊,它是香港仅存的两家活字印刷铺之一。店铺的第二代传人任伟生分享了他从事印刷业五十多年来的经历和感悟,引得在场不少小朋友们跃跃欲试,想要体验一番当印刷工人的乐趣。 长达两个多小时的导赏活动在午间时分画上了句号,“楼梯之旅”虽然结束了,但那缕“老香港”的味道却飘溢而出,回味无穷。(新华社记者丁梓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