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香港频道> 八闽乡讯 > 正文
95后大学生开设公众号推广宁德话
福州文化的语言优势
2017-11-07 15:12:59 郭晓红 来源:宁德网  责任编辑:杨龙威  

宁德网消息(记者 郭晓红)前不久,一篇“宁德话水平测试”的文章在朋友圈里掀起了一阵方言热,不少年轻朋友跃跃欲试,自测宁德话水平,结果被“洋灰”“鼎下”“厝边”给难住了。作为地方文化的活化石,如今,年轻一辈们会说、会听、会写方言的人却越来越少。许乃珠,“宁德话水平测试”的出卷者,一个97年的大学生,因为对家乡方言有着特殊的喜爱之情,创建了“今日宁德语”公众号,他的日常就是记录、分享、传播宁德方言。

95后大学生开设公众号 传播、推广宁德话

1997年出生的许乃珠是宁德蕉城六都人,目前是一名在广州某高校就读的大二学生,虽然大学所学的专业是财务管理,但学习、传播宁德话是他从小就形成的兴趣爱好。“从小我就很喜欢家乡的方言,可是苦于难以用文字表达。因为我们接受的是普通话教育,没有宁德方言的教育(识字)。”许乃珠告诉记者,虽然他对方言十分热爱,但曾经有一段时间,因为无法准确表达出一些话,他对宁德话的偏见很大。“宁德方言文白异读,口语掺杂了很多粗话、俗话,有段时间我甚至是讨厌自己的家乡语言的。”后来一次当义工的经历让许乃珠改变了这个想法。“小时候我喜欢佛教文化,那时候做义工的时候认识了一些长辈,长辈的教导让我对方言有了重新的认识。后来去寺庙,偶然听到一个老人用宁德方言念经书,我就被吸引住了,非常美妙。”许乃珠说,那是他第一次照着文字完全看得懂方言。

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调。作为闽方言里的次方言,宁德话在闽东语中是较有特色的,完整保留了中古阳声韵中古阳声韵-m、-n、- 和入声韵-p、-k、-t三套尾韵,这在闽东语所属的各地方言中是绝无仅有的。这也意味着,宁德话也比较复杂。如声母变调的多音字“都”,六都、三都、九都,在宁德话里是三种不同的读音;还有“请”,“请客”和“请神”,也是不同的发音。

作为植根于民间的文化形态和文化载体,方言有着深厚的民间文化土壤。从小到大,许乃珠就善于发现方言的不同,不耻下问。不过,因为条件有限,许多时候,身边的长辈们无法给他答疑解惑。曾经有一次,他还因为宁德话中苍蝇的“蝇”和神仙的“神”是同音而向婶婶请教,结果大失所望。上了大学以后,因为接触了一些文字资料,这些困惑才迎刃而解。虽然过程比较漫长,但因为自己的坚持和喜爱,许乃珠才想要把自己已知的告诉给更多未知的人,起初,他只是想把《月光光》写成文字版,后来因为机缘巧合,在国庆节前一天,他就开设了“今日宁德语”这个公众号让更多的家乡亲人同胞能够了解多一点自己家乡的语言文化。

家人不理解、不支持 因为热爱,不惧路遥

自从开设公众号以来,许乃珠就先后发表了“宁德话亲戚称谓大全”“有关天文、地理方面的基础词汇”“宁德话常用量词”“宁德方言人物称谓”以及一些脍炙人口的宁德话版歌谣《月光光》《喙长长》《一螺穷》等文章。期间,找素材、配音、校注全都是他一个人完成。在他看来,找素材比较麻烦,码字则是比较枯燥。“宁德话的环境比福安话要差,福安话有很多民间爱好者争相刊行字典,所以他们有很多文字资料参考。”许乃珠告诉记者,由于没有刊发宁德话的字典,他注音时参考的是地方志,至于童谣的注音,则是根据儿时生活的记忆片段和长辈的补充。

“其实,我家人都是不支持我做这个的,觉得我不务正业,不好好学习。”为了《一螺穷》这一篇歌谣,向奶奶请教的许乃珠被骂了好几次。后来还是拜托了同学的好几个长辈,才得以完成。而许乃珠的爸爸曾经问他学这些来干嘛?他的回答是:“你们现在不说,以后都没人记得了。我现在想把它写成字,记(录)下来。”因为发自内心的热爱,许乃珠变得异常有动力。在国庆节时,他会花一下午和一晚上的时间去收集“正字”;在发布宁德话版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他虚心向福州的“榕城先生”请教,花了两天时间收集拼音,然后再整理完成。

宁德腔调众多,在分享、学习宁德话时,也有一些朋友认为许乃珠的宁德话不标准,不“平”。在他看来,宁德(县)主要分三个腔调,蕉城(市区)、霍童、洋中,六都的腔调和市区大同小异,因此在异的方面他都坚持注六都音。

作为家乡方言的爱好者和推广者,许乃珠告诉记者,目前他公众号发表的文章都是根据个人的经验整理而成,能用到的都是他经历过、接触过的人情世故。比如儿时歌谣和中秋节有感等。许乃珠说,他目前也是凭着满腔的兴趣爱好在做着宁德话的传播工作,原本他也想做一些视频出来,但因为目前经济条件有限,设备没法更新,一些成品出来就比较粗糙,也达不到他的要求。至于未来,他也比较迷茫,不过,他坚信:“心有所往何惧路遥。”

香港回归20周年
更多》闽港要闻
更多》图片新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