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港媒報道,香港考評局1日公布今年小學三年級「基本能力評估」(BCA,即改良版TSA)成績,數學科目達標率為88.2%,較去年略低1.7個百分點,中文科目有進步,達標率達86.3%。 香港考評局1日向香港教育局提交2017年「全港性系統評估」(TSA)報告,今年共有約15萬名小學三年級、小學六年級和初三的學生參與評估,他們在中、英、數三個主要科目的表現均持續平穩。 今年焦點仍是小學三年級BCA,數學成績略為退步,但達標率仍達88.2%,是近十年第二高。英文達標率則維持81.1%,中文達標率較去年上升0.5個百分點至86.3%。 數學方面,與2015年比較,小學三年級的題目數量減少約20%。香港考評局報告指出,個別學生混淆了乘法和除法,以及未能把24小時報時制轉換成下午時間。貨幣找換方面則有待改進,如有學生混淆了「七角」和「七元」。在量度對象重量時,少數學生混淆和誤用各度量單位,如錯誤指出一個蘋果重約200kg(公斤)、一袋米的量約是兩克等,也有學生誤把「二萬零六十八」寫成「2068」或「20618」。 中文評估內容包括閱讀、寫作、聆聽及說話。報告反映,學生大致能正確書寫常用字詞,但偶有錯別字,如將「經過」誤寫成「徑過」,或將「愉快」誤寫成「偷快」等。部分學生也錯誤使用標點符號,如開關引號方向顛倒,又在標示對話時,用了開引號,卻欠關引號,個別學生未能適當斷句。報告又指,大部分學生能審閱題目,「離題」或「內容貧乏」的文章比以往減少,但有個別學生誤用省略號,如在「等」後加省略號,另有個別學生未能適當斷句,又或濫用逗號,有學生甚至「一逗到底」。 英文科方面,在寫作範疇上,不少學生運用的字詞非常有限,時態運用錯誤、錯誤表達等,十分常見;部分學生串錯字。在說話評估方面,部分學生讀音出錯,如將「fit(適合)」錯讀成「fat(肥胖)」;又將「new(新)」錯讀成「now(現在)」。 香港教育局發言人表示,今年接納檢討TSA的「基本能力評估及評估素養委員」建議把改良題目設計、優化學校報告等優化措施推展至全部香港小學。有關人士普遍認為優化措施有成效,學校也贊賞優化後的學校報告,指報告可提升學生學習效能、協助減輕教師工作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