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香港频道> 闽港要闻 > 正文
网络中国节】香港月饼文化:舌尖上的温暖与感恩
2017-10-04 15:18:43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刘晨  

又到一年中秋时。中秋佳节融合了中华民族历史、人文、风俗及生活习惯等很多元素,但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组成元素当然是月饼了。在香港,月饼制作工艺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品质也是有口皆碑,一到中秋节,香港月饼就成了市场上的紧俏产品。值此中秋佳节之日,我们一起来唠唠香港的月饼文化。

中秋到,吃月饼

今天的香港月饼市场是百花齐放,有传统口味也有推陈出新的新品种,在满足大众口味多样化选择的同时,触发人们对于中秋佳节团圆美满的期盼。

传统月饼仍在食客心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红白莲蓉的蛋黄月饼、五仁咸肉、金华火腿等月饼,从用料到配方,再到制作工艺,大多保留着几十年前的传统。这种坚守不只是对老味道的思念,更是一座城市传统的印记。除了传统口味的月饼,近年兴起的冰皮月饼和流心奶黄月饼等,则包裹着粤式美食创新和融合的理念。

每年自阳历7、8月起,稍有名气的酒楼、饼店便开始一年一度的月饼订购期,并尝试在展会中推广,吸引食客。香港月饼的推陈出新,也吸引大批来自内地的订购者。一到中秋节,“代购香港月饼”就成了朋友圈的热门话题。

旧时“月饼会”保留至今

在香港,很多商家还在延续上一辈人过中秋节的习惯,供“月饼会”便是其中之一。

在电影《岁月神偷》中,一个很重要的桥段,就是主角一家供月饼会。吴君如饰演的母亲,辛苦攒钱买月饼,每到中秋节领月饼就成了一家人最开心的时候。某一年,小儿子没吃到他最想吃的双黄莲蓉月饼,所以用自己卖明星照片的钱偷偷供月饼会,后被发现遭父亲痛打。这些片子里的细节都是真实的。

“月饼会”是上世纪50-70年代香港最为流行的月饼购买方式。由于经济条件不太好,普通家庭很难在中秋节一次性买上几盒月饼。在这种情况下,聪明的商家推出一年十二期按月供款的月饼会。供月饼会是以十盒为一份(顾客通常供半份,即五盒),顾客需先付首三个月供款。章程规定不可逾期供款超过两或三个月,否则便不能取饼,但顾客逾期供款会获酌情处理,只要在中秋前供满全数,便可取五盒月饼。

站在饼家立场,开售月饼会主要作用是可预计来年的生产量,成为物料采购的好指标,更可提早购入部分原料,将入货价锁定。而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一家人便每个月省一点钱,去饼店供月饼会,到了中秋,就可以提走预订的月饼。每一张月饼券的背后,都是一个家庭团圆的幸福。

月饼会在上世纪80年代前是饼店最主要的月饼销售方式。当时月饼会的收入与门市月饼销售平分秋色。当时有报道,有的月饼商家在开售月饼会的第二天,出现“超额认购”的场面,与排队买楼不遑多让。

踏入九十年代,市场对月饼会的需求出现逐年下降10%至15%的情况,此后更是逐渐式微。对于今天的年轻一代来说,供月饼会已经是比较陌生的事情。但有些商家,仍然热衷于办月饼会。因为月饼会寄托着老一代人对生活的希望,是香港不能丢的传统精神。

回收月饼 传递爱心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月饼不再是紧俏商品,月饼过剩反而成了时下人们关注的话题。据香港业界调查,去年香港平均每户在中秋节剩余1.03块月饼。以香港有100万个家庭推算,去年全港共有103万个过剩月饼。这些过剩的月饼如何处理?

将过剩的月饼捐赠给有需要的人,成为近几年香港社会的新风尚。香港慈善团体“惜食堂”便是爱心月饼的“传送带”之一。今年已是“惜食堂”第4年与地产公司合作,在社区内设回收点,收集市民过剩的月饼及礼券。在2016年中秋前后,“惜食堂”收集逾万个月饼,并将其转赠约6000名受惠者。

还有一家香港食物回收组织“食德好”发起“有营过中秋”节俭过中秋节的活动,希望借着推动商界的力量,改变企业节日送礼的文化,源头减废,减少月饼浪费数目。此外,“食德好”还将于中秋期间,在超过150个屋苑、商场及商厦设立月饼回收点,鼓励公众在节日前夕尽早捐赠过剩月饼,再由“食德好”义工安排赠送有需要的家庭,共同欢度中秋。

自古以来,月饼就是中秋节的传统食品。中秋节从买月饼开始,在吃月饼中结束,贯穿始终的是中华民族对于团圆的美好期盼;还有对亲朋好友的祝福、对社会的温情与关爱。(编辑:赵凤艳 根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新华社等报道综合整理)

相关阅读:
香港回归20周年
更多》闽港要闻
更多》图片新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