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下一个20年怎么发展?在内地基础建设一日千里、互联网创新创业如火如荼、自贸区发展多点开花的背景下,所有关心香港发展的有识之士都在迫切寻找着答案。 日前,2500余名来自全球近50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商界人士齐聚第二届香港“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为香港寻觅发展新机遇。嘉宾们表示,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计划,其实已经为香港下一个时期的发展指明了路径。 创新平台 做机遇的抢抓者 “据亚洲开发银行统计,自2016年至2030年,亚洲国家基础设施每年的投资需求高达1.7万亿美元,融资将成一大挑战。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及亚投行成员,有资本和实力在金融领域发挥重大作用。”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如此规划香港融资服务的发展前景。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融资始终是一个重要课题。铁路、房建、市政、公路……这些项目都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撑。“目前大多项目主要靠传统的政策性银行贷款,缺乏国际融资渠道。这次我们打算多接触香港各类金融机构,期待有更广的融资渠道和更多的选择。”中国港湾董事长林懿翀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表达了强烈的融资诉求。 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此时香港正好可大展所长。金融界人士建议,香港应创新融资手段,助力“一带一路”相关项目开展。 “首家H股青岛啤酒、首家红筹股中信泰富,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以创新带动了香港资本市场的发展,时至今日仍然发挥着重要影响。”在港有20年金融市场工作经历的交银国际董事长、香港中资证券业协会会长谭岳衡认为,香港融资市场正是凭借创新,才在历史大潮中抓住机遇,脱颖而出。 谭岳衡表示,新的历史机遇下香港应有新的创新,比如推出以“一带一路”相关项目公司为主体成分的“一带一路板”,保持公司注册在外、运营在港,为布局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及地区的项目提供专项融资。“这既能引导资金投入‘一带一路’建设,又能抢抓机遇,为香港金融市场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增长点。” 联手内地 做发展的建设者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香港一直将自身定位为“超级联系人”的角色。但谭岳衡认为,只扮演这个角色还远远不够。“香港不应该仅仅是超级联系人,还应该发挥自身优势,与中央部委和内地省市共同成为‘一带一路’的参与者和建设者。” 他分析说,香港具有较高的项目管理能力、熟悉国际标准的专业服务能力,并且较早就建立海外网络,这与内地较强的基础建设能力、工业产能、劳动力输出能力可形成优势互补,使香港可在项目管理、专业服务、项目公关等方面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谭岳衡的观点与港铁主席马时亨的看法不谋而合。“业界不能总是待在香港等待机会敲门,我们必须积极走出去。”马时亨表示,“一带一路”给香港带来大量的商业机会,港铁已经收到很多来自“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建设邀请,他们准备和内地企业联手合作大干一场。 “港铁国际化程度高,不仅有管理优势、融资优势,而且对国外法律法规也很熟悉。我们则在铁路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技术,两者合作将更有利于发展。”中国铁建董事长孟凤朝对与港铁合作也兴趣浓厚,他在论坛上表示,中铁建和港铁都不能缺席“一带一路”建设,要密切合作,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互利双赢。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则认为,粤港澳大湾区也是“一带一路”的一部分,其建设将有助加快人流、货物、资金和资讯在大湾区内的流动,为香港和海外企业带来庞大商机。 专业服务 做争议的仲裁者 “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最大障碍,恐怕就是风险管理问题。与不同政府打交道,在不同文化氛围中营商,企业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各界都希望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 而这,也正好是香港所长。 香港特区政府律政司司长袁国强在论坛上表示,“一带一路”共涵盖60多个司法管辖区,涉及不同法律文化及传统,需要加强法律风险方面的管理,包括良好的解决平台及专业人才,公平和经济地解决纷争。香港是重要的国际仲裁中心,有良好的商业仲裁服务,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仲裁已经在建造业界被使用,有一批有经验的人才。同时,香港所作的仲裁裁决获得世界各国认可,可在《纽约公约》超过150个司法管辖区执行。袁国强希望与其他司法区共同合作,探索如何进一步加强及改善争议解决机制,从而支援“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 文莱仲裁协会主席王科林同样认为,基建方面的纷争是复杂的,多层次的,因此要设立一个永久解决纷争的中心,而这个中心应该是所有纷争各方都同意去的,并且其司法制度应是全球最佳之一,“香港就拥有这样的条件。”他希望尽早设立一个解决纷争的框架,尽量减少纷争。 在这方面,香港已经有所行动,亚洲国际法律研究院主席郑若骅介绍,香港已经成立电子争议解决平台。她说,香港不仅能提供公平经济的咨询服务,还是非常健全的数据中心,有关数据可以受到很好的保护,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企业都可放心寻求争议仲裁服务。(记者 汪灵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