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發集團選育出來的猕猴桃。 東南網9月14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李烈 吳旭濤 通訊員 林凌玲 文/圖) 一群敢于嘗試的農戶 近日,陳金華往自家大棚花田裏出入的次數多了起來。他不僅僅是忙于鮮花的收獲,還要查看套種于鮮花之中的猕猴桃種苗。 陳金華原本是明溪縣夏坊鄉李沂村的一位鮮花種植戶,今年春季,他開始嘗試種猕猴桃。 之所以選擇種猕猴桃,陳金華說,他看中的是猕猴桃可能帶來的長久收益。 有過幾年鮮花種植經驗的陳金華,已經在鮮花産業上獲益不少。但是,比起鮮花兩三年一輪的投入與回報周期,猕猴桃只需要前期一次性投入,往後的日子,只要養護得好,猕猴桃的收益可以持續二三十年。 今年清明剛過,在已有的10畝大棚花田裏,陳金華開始將猕猴桃的種苗套種在鮮花之中。 「前3年的投入是關鍵。」陳金華說,要對大棚進行一些改造,還要熟悉猕猴桃的種植技術,防治病蟲害。 3年後,猕猴桃將會進入盛産期。此後的每一年,只要按照已有的經驗進行種植、養護,便可持續收獲二三十年。 陳金華為3年後的自己算了一筆賬:現在大棚猕猴桃市價每公斤40元,1畝産量1000多公斤,現有的10畝猕猴桃,除去必要的開支、扣除劣質果,每年的收益將超過20萬元。 而這頭3年的投資期,陳金華選擇將猕猴桃與鮮花套種,這樣,在猕猴桃沒有收益的前3年,他依然會保有鮮花的收益。 像陳金華這樣開始嘗試種猕猴桃的農戶,明溪已有不少。據介紹,目前整個明溪縣的猕猴桃種植數量已超過4萬株。 ![]() 農戶正在猕猴桃基地勞作。 龍頭企業與政府合力推動 是什麽原因讓明溪縣的農戶敢于嘗試猕猴桃種植?畢竟,對于明溪縣大多數農戶來說,猕猴桃種植是新鮮事。 2015年,安發國際集團受邀赴明溪考察,得知明溪縣夏坊鄉李沂村等地的土壤中富含硒鋅,再加上這裏氣候濕潤涼爽,非常適宜猕猴桃生長。翌年,明溪縣便與安發集團簽訂猕猴桃種植合作協議。明溪縣的一些農民,開始嘗試種猕猴桃。 明溪縣種植的猕猴桃跟普通猕猴桃不同,他們所有的種苗都由安發國際集團提供。這些種苗是安發國際集團的研究成果。 安發國際集團原本是新西蘭的一家公司,致力于藥用真菌、天然植物、海洋生物等相關的産業研究。猕猴桃是他們近年來致力研究的項目之一。 2012年,福建省與新西蘭安發集團簽訂了猕猴桃引進的國際合作項目。通過合法途徑,安發集團引進猕猴桃的幾個品種,在古田縣翠屏湖旁開始了繁育馴化試驗。 「其實,新西蘭的猕猴桃最早是從中國引入的,他們經過長期的培育和改良,如今已漸漸有了國際聲譽。」安發集團副總裁黎錦祥介紹說,「一開始,集團一共引進了國內外共48個猕猴桃品種,經過近5年時間馴化,到去年底,選育出了4個系列,按果實的顔色來區分,分別是『白果』『紅果』『綠果』和『黃果』。這也相當于是新西蘭猕猴桃的回歸吧。」 ![]() 猕猴桃可以套種其他植物。 在此之前,福建本土還未有種植新西蘭高端猕猴桃品種。之所以選擇福建,因為,這裏的大多數地區,都擁有適宜新西蘭猕猴桃生長的條件:全年溫度在零下5攝氏度到35攝氏度之間,平均溫度在18攝氏度左右,300多米的海拔,再加上富含硒鋅等礦物質的土壤以及充足的水分。 「我們的猕猴桃表面基本沒有什麽毛,一顆在100克左右,更重要的是,它的果實與果皮,都可以進行深加工。」黎錦祥說,明溪縣在與安發集團合作之前,曾做過這樣一項實驗,將安發研究的猕猴桃與市面上其他猕猴桃混合在一起,讓村民們品嘗,最終,村民們覺得最好吃的,都是安發的産品。 由于猕猴桃種植之初的投入較大,明溪縣政府對于希望嘗試種植的農戶提供每畝3500至9500元不等的補助。而安發集團,則負責為農戶提供技術支持,培訓種植技術,幫助防治病蟲害。收成之時,只要是檢測達標的猕猴桃,農戶可以選擇自己銷售,亦可選擇讓安發集團進行收購。 ![]() 套袋的猕猴桃。 希望更多基地企業了解項目 與安發集團合作進行猕猴桃種植的地區,除明溪縣以外,還有周寧縣的幾位農戶試種了十幾畝。 「一項新鮮的事物要讓農戶接受並不容易,盲目投入也非理性,如果有更多地區願意加入進來,我們希望能有更多的基地企業了解安發集團的猕猴桃項目。」黎錦祥講到安發集團與江西贛州崇義縣的合作,當地的一家礦産企業希望轉型,于是借此機會與安發合作,這家企業,也成為安發與崇義縣種植戶的聯結者。 「這就是基地企業。」黎錦祥說,「安發作為龍頭企業,直接與基地企業對接,農戶和當地政府也與基地企業對接,龍頭企業與當地的合作變成了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商業行為,簡單而有效率。基地企業能夠賺到錢,農戶的各種需求也能得到及時解決,我們不再需要大老遠地派人過去,當地政府也可以騰出更多的人手來做其他的事,這樣,時間成本與人力成本都節省了。」 與明溪縣的合作,安發集團依然停留在「龍頭企業與農戶對接」的模式上。每當農戶遇到問題,安發的技術團隊就需要分開身來,而在以後的産品檢測、銷售等工作方面,安發集團恐怕還要分散更多的精力。 「如果力量全部分散到各地農戶身上,龍頭企業很容易被拖累,這樣既影響了企業本身的發展與壯大,也限制了更多地區跟隨龍頭企業發展的機會。」黎錦祥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