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8月16日电(记者赵博)在故宫实习的这些日子,梁碧珊总是喜欢提前半小时来上班。趁着闲暇走进御花园,静静聆听古老园子里生生不息的虫鸣鸟叫,细细品味每块青砖之上留下的历史印痕。当游人裹织着白日喧嚣又一次漫卷这方天地,她已经悄悄回到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忙碌。 这个20岁的香港岭南大学历史系学生是幸运的。得益于特区政府与广东省联合推出的“青年内地实习资助计划”,她与其他14名文史专业香港学子获得全额资助,在7月中旬来到北京,走进拥有近600年历史、居住过明清两朝24位皇帝的紫禁城,开展为期6周的实习。 梁碧珊被分配到古建部。“以前我比较关注故宫文物,书画瓷器、奇珍异宝……如今,对这座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有了全新认知。”她说,紫禁城里的每一座宫殿、每一处亭台楼阁乃至每一段雕梁画栋,写满了历史密码。以彩绘为例,建筑时期不同、主人等级不同,笔法工艺都大不相同,“越研究越着迷”。 她还赶上了养心殿百年大修。跟着带教老师爬进美轮美奂的八角浑金蟠龙藻井,一寸一寸测量内部的彩绘纹饰,“这么宝贵的机会,做梦都想不到!” 22岁的香港浸会大学历史教育系男生林轩在宣传科实习。“这是个可以跑遍紫禁城每个角落的好差事。”他说,不久前接到陪同一个纪录片摄制组拍摄文物修复的任务,心里简直乐开了花,“在距离不到20厘米的地方亲眼见证一卷字画被妙手回春,比坐在电脑屏幕前看《我在故宫修文物》精彩多了!” 岭大中文系女生陈伊琳则常常沉浸在“把宝贝捧在手心”的幸福里。“我在摄影科实习,主要工作就是辅助老师为宫里的文物拍照。”她笑着说,同伴都羡慕自己是团里“国宝摸得最多的人”。其实去考古工地拍摄更值得回味,“很少人知道故宫里还在进行新的考古作业,那是一种‘在历史中发掘历史’的成就感”。 根据个人意愿和部门需求,故宫博物院将15名香港实习生安排在展览策划、藏品整理、公众教育、公关宣传等不同岗位,并配有专门的带教老师。在不断扑面而来的工作惊喜中,这群充满朝气的年轻人很快适应了“早八晚五”的作息节奏,也在前三殿后三宫以及东西六宫的来回穿梭间,逐渐找到身为“故宫人”的自豪与快乐。 “故宫好比一本大书。从前的我们仅仅触摸到封面、扉页和目录,也可能走马观花般匆匆浏览个别书页。这一次,我们有幸走进不同章节,从中感受中华历史文化的浩瀚精深。”担任实习团团长的岭大中文系男生许辉萍说。 这个23岁的“香港仔”刚刚大学毕业,择业方向是文博机构,“最大的心愿就是到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工作”。许辉萍所憧憬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位于西九文化区,计划于2022年开幕。 近年来,故宫博物院的重要藏品多次赴港展出,包括“国之重宝——故宫博物院藏晋唐宋元书画展”“颐养谢尘喧——乾隆皇帝的秘密花园”展览,“国采朝章——清代宫廷服饰”展览、“宫囍——清帝大婚庆典”展览等。今年恰逢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将养心殿一比一“搬”到香港的“八代帝居——故宫养心殿文物展”再度成为香江文化盛事。 “无论是这些重量级展览还是从小学习的文史知识,都让我对故宫一点也不陌生。这次走进紫禁城亲身实习体验,让我学到了更多课本上所没有的知识,也让我对推广中华文化有了更真切的体会和更坚定的决心。”许辉萍说。 即将升入大五的林轩说,回到香港后会报名成为博物馆的义务讲解员。“通过在故宫的实习经历,我学会了如何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他说,“就像在藏品和大众之间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更好地将中华历史文化传播出去。” 随着实习临近尾声,这些香港年轻人面对“离宫”显得恋恋不舍。“我会永远记得每个清晨在御花园里感受到的那份宁静。”梁碧珊说,这是作为游客无法触及的感觉,是身为“故宫人”的独家记忆。 “我还有好多问题想向老师请教,想为更多国宝拍摄存档,想等等看考古工地上到底有什么新发现……”陈伊琳说,更想告诉实习计划的“后来人”,不要吝啬提问机会、不要锢于既有想法,好好享受这次奇妙的“故宫之旅”,努力收获多些、再多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