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香港频道> 专题> 香港回归20周年> 头条新闻 > 正文
辛识平:“香江传奇”书写中国信心
2017-06-29 17:35:32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柳丹  

新华社香港6月28日电 题:“香江传奇”书写中国信心

辛识平

【学习进行时】香港回归祖国20年,向世界交出了怎样的答卷?带来了哪些启示?“一国两制”事业有着怎样广阔的前景?新华社《学习进行时》专栏推出“辛识平”融媒体评论,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论述,连通历史、现实与未来,与您一起品读“一国两制”实践的香港故事,感受岁月深处的中国信心。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记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盛事。20年前,那个大雨滂沱的夜晚,在香港会展中心,英国的米字旗缓缓降下,中国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这一幕,让无数中华儿女热泪盈眶,已经定格为永恒瞬间。从那时起,香港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东方之珠”迎来了发展新纪元。

时光荏苒,20年过去了,当世界重新打量已到弱冠之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会惊奇地发现,这片11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走过了一段精彩无比的旅程。“香港特别行政区实现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取得世所公认的成就,彰显出‘一国两制’强大的生命力。”在参观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成就展时,习近平总书记对香港发展作出高度评价,“世所公认的成就”一语尤其令人印象深刻。

人们记得,香港回归前夕,有“明天会更好”的瞩望,也不乏看空唱衰的声音。时任美国驻港澳副总领事史莱克认为:“一国两制”在香港行不通,香港会死。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西方经济学家公开质疑,“在一个国家中不可能同时存在两种货币”。

时间是最公正的评判者,公道自在人心。20年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从1.37万亿港元增长到2.49万亿港元,人均本地生产总值同期增长六成,超越日本和欧盟;食品安全、城市治安、法治水平等居于全球前列,香港成为全世界最长寿的地方之一。世界银行、世界经济论坛、瑞士洛桑管理学院、美国传统基金会等纷纷给香港打出“高分”,3700多家企业将地区总部设在这里。香港的实力、竞争力、吸引力,国际社会对香港发展的信心,由此可见一斑。

今天的香港,不仅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而且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民主深化、法治昌明、富有活力,“东方之珠”放射出更加夺目的光芒。“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成功实践,深刻回答了“一国两制”行不行、香港能不能保持繁荣稳定等“世纪之问”,写下了令世人赞叹的“香江传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一国两制”不仅是解决历史遗留的香港问题的最佳方案,也是香港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这两个“最佳”,既是历史的启示,也是赢得未来的根本。

评价一个地方的发展,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最有发言权。最近,不少媒体深入香港社会,采访了不同阶层和背景的人们,倾听他们的故事和心声。从中,人们同样感受到一个共同的关键词——信心。

信心,来自于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对香港大力支持,来自于香港同胞与全国人民携手同心、共创未来。在应对亚洲金融风暴、“非典”疫情、国际金融危机等重大考验的关键时刻,国家始终是香港的最坚强后盾。面对内地遭受的特大洪水、汶川地震等自然灾害,香港市民始终与内地同胞守望相助、共克时艰。香港市民何静莹成立了“香港特种乐队”,赶赴地震灾区慰问灾民。谢士恒、邓锡英等医生连续11年在黄土高坡种下2000多亩生态林。香港回归时诞生的“健康快车”,20年来让19万内地贫困患者重见光明。血浓于水,爱重于山。这样的故事在两地间播撒了爱的种子,架起了心的桥梁。

信心,来自于“一国两制”赋予香港的独特优势,来自于国家发展战略带来的巨大机遇。公司许多客户看好香港连接中外的特殊作用,让供职于物业管理公司的董小艺认识到香港有“左右逢源”的便利;“一带一路”建设浪潮的激荡,让不少香港专业界人士越来越相信,这将是上世纪70年代末内地开启改革开放进程后的又一重大历史机遇。

信心,来自于对香港发展进步趋势的体察,来自于对拼搏向上的香港精神的坚守。在香港太平山顶峰景餐厅工作了22年的行政总厨马丁·尼斯发现,香港变得更加多元和开放,这座城市会更有活力、更加文明;清洁工宝姐在人来人往的街头看到了商机,她每星期有两三天在闹市兼职派传单,尽管辛苦,但依然深信“只要肯做,自然会有出路”。

回望来路,更添信心。上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科学构想,并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担当和创新精神。“一国两制”从伟大构想变为成功实践,香港回归祖国的20年在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路是人走出来的,历史是由勇敢者创造的。继续坚定不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严格依照宪法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办事,齐心协力推动香港各项事业不断发展,香港的明天一定会更好,中国故事一定会更加精彩。

相关阅读:
香港回归20周年
更多》闽港要闻
更多》图片新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