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喜 旅居新加坡的中国籍独立时评作家 “一国两制”是中国人民为尽早实现国家和平统一而谋划的伟大创举,业已成为一项基本国策,也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20年来,“一国两制”已在香港和澳门被成功实践,虽经历了不少风雨,但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 2017年4月11日,林郑月娥在北京接受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任命状,成为香港第五任行政长官,并将于7月1日就任,她也是香港首名女行政长官。随后,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林郑月娥时,称赞她“符合中央标准当选实至名归”,并重申“中央坚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决心坚定不移,不会变、不动摇。” “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国家的主体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和台湾保留资本主义。“一国两制”中的“一国”和“两制”,辩证统一、有机结合、缺一不可。 “一国”基础,牢不可破 “一国”是“两制”的前提,没有“一国”,“两制”将无从谈起,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只谈“爱港”,不谈“爱国”,就已是谬论;一小撮“港独”分子竟妄图蚍蜉撼树,更显得无知和可笑。 我们常说“台独”没有出路,其实“港独”更没有出路。自1997年回归以来,香港和中国内地的关系日趋紧密,早已密不可分,其中香港对内地的依赖度更高。如今,内地是香港最大的贸易伙伴、出口目的地和进口来源地,而香港虽是内地最大的外资来源地,但仅为第四大贸易伙伴和第三大出口市场。香港逾90%的食物靠进口,其中绝大部分鲜活食品来自内地。直白点说,脱离内地,香港恐怕连吃饭都成问题,“港独”实则是祸害香港,必然失道寡助。 近年来,香港民众尤其是年轻人,抱怨对未来看不到希望。其实,在“一国”之下,内地给香港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香港特首梁振英就多次呼吁港人抓住内地发展机遇,他曾动情地说:“30多年前,我们这一代人毕业的时候,事业舞台只是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今天,香港人的舞台是全中国以至全世界。”林郑月娥近来也表示,希望未来五年利用背靠祖国和“两制”的优势,把香港经济发展得更好。 如今,不少香港的国际竞争对手已在积极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香港虽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独特优势,但“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若依然成天只是纠结在与祖国较劲的政治死胡同之中,香港的未来的确岌岌可危。其实,香港年轻人在教育方面有着英文语言和西方文化的传统优势,大可善加利用内地的广阔天地,大展拳脚、成就辉煌事业。 “两制”内涵,循序渐进 不论是从政治制度、法律体系,还是经济结构、社会生活看,香港都与内地截然不同,毋庸置疑,“两制”一直都在严格落实之中。不过,“一国两制”作为一项史无前例的开创性事业,自始就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必然会不时涌现出一些新挑战,例如香港政治制度改革问题。 1990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45条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在当地通过选举或协商产生,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际情况和循序渐进的原则而规定,最终达至由一个有广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员会按民主程序提名后普选产生的目标。” 根据2007年12月全国人大的决议,香港可以在2017年普选行政长官。2014年8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普选问题和2016年立法会产生办法的决定》。可惜的是,香港立法会于2015年6月18日否决了《行政长官产生办法决议案》。至此,香港政改的努力前功尽弃,最终沦为原地踏步。 此前,香港泛民主派极力误导民众,称“袋住先”就是“袋一世”。对此,国务院港澳办主任王光亚已明确反驳,“中央官员从来没有人这么说过”,并表示“法律制度不会一成不变,但香港特首普选制度将来是否需要,何时、怎样修改,要看香港社会的发展情况,包括社会共识形成及现行制度接受实践检验的情况。” 对于香港政改,泛民主派一直鼓吹并执意坚持一步到位,然而凡事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操之过急不仅无济于事,反而会弄巧成拙,害香港陷入没有出路的对抗性政治的漩涡。一向崇尚法治的香港社会,自“占中”运动以来,有日趋暴力化的倾向,这不是政治改革所应有的姿态,反而更像是在图谋政治革命。只可惜,此种革命代价太高,得不偿失,且注定不会成功。 说实话,相比较英殖民地时期,回归后的香港早已实现翻天覆地的“港人治港”,但其也必须在“一国”的大框架下,根据全国人大的授权依照《基本法》实行“高度自治”。因此,努力和中央建立互信和良性互动,对香港政改的顺利推行至关重要。 “一国两制”体现了中央的灵活务实,香港也应该领会并发扬此种精神,把握机遇、顺势而为。我们衷心祝福并相信,“香港明天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