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在今年第一次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这意味着议论多年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设想已被列入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层面。 相比世界其它地区的“湾区经济体”,“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还有一个独特的优势,即“一国两制”。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中,拥有背靠祖国这一最大优势的香港,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何谓粤港澳大湾区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包括“二区九市”(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惠州、江门、肇庆),拥有约1亿人口,面积56000多平方公里,GDP规模约13000亿美元,年航空客运流量1.1亿人次,这些指标毫不逊色于旧金山、纽约、东京等成熟的大湾区城市群。 其实,粤港澳大湾区的设想,早在2009年已有人提起,近年广东、深圳在制定“十三五”规划时,明确把“携手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提法写进了规划。根据规划,到2020年,广东与内地八省区间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初步建立,广东九市与港澳合作将进一步深化。 随着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一桥飞架三地,打开了粤港澳大湾区自身发展的空间。港珠澳大桥建成将形成连接深港、广佛和珠澳三大经济圈的闭合快速路网,大幅提高香港至珠江口西岸的运输能力。 对标洛杉矶、纽约、东京三大湾区 自上世纪以来,纽约湾、旧金山湾和东京湾成为三个世界一流湾区,其经济发展的成就举世公认。广东省长马兴瑞近日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要对标洛杉矶、纽约、东京湾。 有关专家认为,湾区应具备超级大港、所在区域的创新高地、金融功能发达和交通枢纽等几大要素,还需要具备有国际影响力的大都市连绵群,拥有超级大港口群而非单一的港口,同时还要有强有力的产业集聚圈。如果对应地看,粤港澳恰恰具备这样的基础和条件。比如,超级大港方面,集装箱港深圳全球第三,香港广州分列第五和第六;金融功能上,香港、深圳都有一整套金融体系。这些成为粤港澳探索“湾区经济”的坚实基础;从政策层面上,粤港澳大湾区的打造也逐步从地方层面上升到国家层面。 马兴瑞称,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不是简单的城市群,而是包含经济、社会、环境、交通互联互通等多个方面,相信粤港澳“能在世界大湾区竞争中冲得更快一些、更强一些”。 香港迎来发展新机遇 近几年,香港特区政府对制定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给予积极回应,特区政府规划署署长凌嘉勤表示,香港处在粤港澳大湾区出海的前沿位置,与内地城市往来频繁。业界认为,大湾区有望成为香港发展的新机遇。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表示,研究、策划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具有现实意义,大家都知道,粤港澳城市群,无论是计算人口的规模,或者是经济的规模,都等于现在欧洲一个中型或者大型国家的规模。随着基本建设的陆续开通,这个“一小时生活圈”或者“三小时生活圈”已经形成。香港和广东一直以来,尤其在改革开放后的合作效果非常好,所以我们应该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全国政协委员、冯氏集团利丰研究中心董事总经理张家敏表示,现在大湾区内的高铁、轻轨越来越成熟了。大湾区的发展有利于香港融入整个珠三角的发展,扩大产业链,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吸引更多的外资。 全国政协委员、前浸会大学校长陈新滋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可说是百年一遇的机会,“国家把它打造一个计划去推动,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抓到这个机会,上到这个火车的话,就可以与国家发展起到很大的配合。”他说,香港应要珍惜这个机会,“大家都心中有数,这是给香港发展的很好机会。” 香港中文大学管理学系教授马旭飞说,香港的优势是金融、专业服务,且人才专业化、国际化,而内地恰好在进行制造业转型升级,需要咨询、法律、财会、金融方面的人才,香港企业可“放下身段,勇于去做”。(蔡啸天综合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