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香港频道> 闽港要闻 > 正文
香港社会和媒体热议两会:“港独”本质是分裂国家
2017-03-11 09:17:33  来源::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夏芳  

3月3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开幕。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也于3月5日开幕。连日来,香港社会和媒体高度关注这两个重要的会议,尤其是国家领导人在会议中有关香港的论述。

3月3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开幕。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代表全国政协常委会作工作报告。香港《商报》报道,在报告涉港部分,俞正声重申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支持政协委员对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解释正面发声。

报道称,俞正声的报告首次加入支持特首和政府依法施政,及时汇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提出围绕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举办有关活动,加强同港澳政团、社团及代表人士联谊交往,促进内地与港澳各领域交流合作。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香港《信报》报道,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有关港澳的篇幅明显较去年增多,除了强调须继续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支持行政长官和政府依法施政外,还首次加入“确保‘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实践不动摇、不走样、不变形”以及“港独是没有出路的”的字句。

报道称,报告在港澳部分还提到支持特区政府“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推进民主、促进和谐”,要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方针,并重申对港澳保持长期繁荣稳定始终充满信心。

3月8日,全国人大全体会议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香港《星岛日报》报道,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在报告中重申,坚决反对“港独”行径,指出香港是中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港独”本质是分裂国家、严重违反“一国两制”方针,严重违反宪法和香港基本法。

报道又引述张德江的话说,全国人大常委会主动就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解释,充分表明中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的坚定决心,反对“港独”的坚定立场,充分体现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十三亿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坚定意志。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将于年底举行换届选举,张德江在报告中指出,要组织好港澳特区选举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依法加强代表资格审查工作。因此,全国人大审议港澳特区人大代表选举办法的修订草案。草案新增规定参选人须在登记时声明拥护国家宪法和基本法,拥护“一国两制”方针政策以及效忠中华人民共和国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参选人如违反登记声明内容,主席团经过审查核实可以将其除名。若当选后违反声明,审查核实后会由全国人大常委会确定当选无效。

张德江还在报告中指出,为防止外国势力干涉香港、澳门的全国人大代表选举,切实维护国家安全,草案亦规定参选人须声明不得直接或间接接受外国机构、组织或个人提供的与选举有关的任何形式资助。

对于国家领导人在两会期间的报告,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均给予高度评价。全国政协常委陈永棋表示,高度赞同俞正声报告所提支持港委对全国人大常委会释法的发声。他直言,报告反映出中央重视香港,因此对香港事务着墨较多。而作为港委有两大作用:一是为中央出谋献策;二是多为香港发声。

港区全国政协委员陈清霞也赞同俞正声报告,表示支持政协委员多发声,发挥正能量。她说,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之时,要总结香港这些年来的新情况及转变,希望能在各类庆祝活动中让更多港人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范徐丽泰则认为,香港去年最令人关注的事情之一是“港独”,有人不但鼓吹“港独”,更在庄严的议事堂上利用宣誓宣扬“港独”,对香港是一件大事,不利于香港发展。她说,李克强总理在报告中明确信息,希望港人知道“港独”违反香港基本法和宪法。她指“港独”是“毒药”,要及时提醒市民。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行政长官梁振英也指出,“港独”问题过去一年有表面化现象,故要警惕,要是姑息“港独”、掉以轻心,恐怕“港独”既使不成事,也会祸港祸国。

全国政协委员、港澳研究会副会长刘兆佳认为,“港独”引起内地关注,中央已不能回避,故李克强将之与“台独”并列,在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以及全国人民面前,表达中央对“港独”的高度关注,并突显成功打击的决心和能力。

对于张德江在人大工作报告以较大篇幅谈及释法,刘兆佳很认可,因为人大释法次数不多,每次都是为应对重大事件,以厘清对基本法的理解及释法的目标和内容。新增效忠声明的原因是宣誓事件,中央希望统一出任公职人员的标准,并防止“港独”分子进入人大这个权力机关。

香港回归20周年
更多》闽港要闻
更多》图片新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