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香港3月8日电(记者周雪婷)香港南区宁静的南朗山道上,一幢灰黄相间的九层建筑依山而立。推门而入,葱郁的植物、典雅的油画和齐全的健身设施,映入眼帘。拾阶上楼,不少老人在打麻将、画画和看电视,悠然自得。 这是东华三院赛马会松朗安老综合中心(松朗安老院)近日重新装修后运营的场景。这家以“艺术院舍、活力富康”为主题的安老院属公私合营,目前有117名长者在此安度晚年,年龄介于68岁到104岁。 香港人口正急速高龄化。2016年,65岁及以上的长者约有118万人,占香港人口的16%。预计到2041年,长者数目将增至249万,占香港人口三成。未来安老服务需求的压力不容忽视。 在此情况下,特区政府多管齐下,加强安老配套服务。近年来,特区政府投放于长者的资源持续增长,在社会福利、医疗服务及社会保障三方面的开支已由2012—2013年度的436亿港元增至2017—2018年度的753亿港元,增幅超过70%。此外,政府还以前瞻性方式预留300亿港元以加强安老和残疾人士康复服务。 在特区政府的财力支持下,香港不少安老院通过装修、引进全新的老人康健设施和增加护工人手来改善长者生活环境。 目前松朗安老院有80位护工和护士,提供24小时不间断服务。同时,不少先进的医疗设备也已进入,如现在流行的人机交互游戏设备、容纳六位老年人一起运动拉伸的设备、辅助长者活动手部神经的康复设施等。 今年94岁的黄玉少在近20年前向政府申请入住安老院,轮候4年左右,被安排到松朗安老院的前身——东华三院戴麟趾安老院入住。 为了缩短长者入住安老院的轮候时间,特区政府增拨3100万港元,增加149个资助安老宿位及25个长者日间护理服务名额;并投入3600万港元改善7间现有合约院舍的资助宿位及长者日间护理服务人员的素质。 除了选择入住安老院,香港大部分有自理能力、身强体健的长者也在政府资源的投放和财政支持下,过着自得其乐的晚年生活。 已退休的63岁老人刘世钧说:“人老了,每一笔钱都要计算着花。我现在还没有到70岁,但我很希望可以享受到长者‘两元乘车优惠’和生果金(高龄生活津贴)。” “两元乘车优惠”和高龄生活津贴是特区政府推行的安老政策之一。“两元乘车优惠”指的是年过65岁的长者能够以每程2港元的优惠票价,乘搭指定公共交通工具及享受服务;高龄生活津贴则是指70岁以上的长者每月可享受1325港元补贴。 2017—2018年财政预算案对居家长者的照顾更加明显。特区政府除放宽“长者生活津贴”的资产上限,还在“长者生活津贴”外加设高额津贴,令资产不多于14.4万港元的单身长者每月可获3435港元津贴。上述措施涉及约47亿港元的额外开支,实行第一年就将有50万名长者受惠。 刘世钧并没有入住安老院的打算,在特区政府“居家安老为本,院舍照顾为后援”的养老方针下,他觉得有同社区长者的陪伴、子女的照顾和政府推出的护工上门服务,晚年生活会有所保障。 在2017年施政报告中,特区政府额外增加2000张“长者社区照顾服务券试验计划”服务券,支援身体机能有中度或严重缺损的长者居家安老。而“长者院舍住宿照顾服务券试验计划”会在2017—2019年共推出3000张服务券。 “我们老人最怕的就是生病。”刘世钧曾因胃部不适住院治疗,包括住院费、药品加手术费在内总共才花了400港元左右。他说:“多亏有政府的医疗保障,如果看病需要全额自负,那可真是承担不起。” 为减轻长者和家人的医疗负担,以及加强健康推广和基层医疗,特区政府在2017年施政报告中建议将长者医疗券的受惠年龄由70岁降至65岁,让额外约40万名长者每年获得2000港元的私营基层医疗津贴。此外,特区政府会自2017—2018财年起向医院管理局增拨每年20亿港元的经常性开支,以继续加强长者和其他人士的医疗服务。 做了23年安老服务的方慧敏表示,这几年特区政府对长者投放的资源和关心明显增加。“老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香港的长者曾为香港打拼多年,他们需要尊重和很好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