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香港3月2日电(记者张晶、颜昊)2017年首个工作日,香港与深圳两地签署备忘录,将共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这是香港历来最大的创科平台;不久后再传喜讯,香港科研人员获得6项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香港在创科方面取得了2017年的“开门红”。 一系列重大利好被业界视作本届特区政府在推动创科发展方面取得的重要阶段性成果。分析人士指出,未来香港创科发展大有可为。 近年来,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成立创新科技部门,内地创新科技发展更是突飞猛进。而此前香港在该领域一直停滞不前,应用科研还一度备受冷落。 “自从本届特区政府就任以来,这块‘短板’开始得到重视。香港创科生态出现了可喜转变,创科氛围日益浓厚。”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总研究主任方舟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 本届特区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陆续推出“创新科技基金”“大学科技初创企业资助计划”等,还成立创新及科技局,专责特区政府在创科领域的发展政策。以刚过去的2016年为例,特区政府投入超过180亿港元支持创新创科,还预留20亿港元的投资收入资助大学中下游以及研发。 为吸引更多风险投资基金投资于香港本地的创科初创企业,香港特区政府在2016年施政报告中表示,特预留20亿港元成立创科创投基金,以配对形式与私人风险投资基金共同投资。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客座副教授、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李银林认为,近年来,科技创新领域发展迅猛。香港的国际化优势、优良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以及世界一流的大学,既有吸引高端科技研发的独特优势,又具备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能力。 李银林说,随着香港逐渐向科技创新投入更多的重视,尤其是特区政府成立创新及科技局,加大对科技创新的资金和政策支持,都为香港科技创新的飞跃创造了良好条件。 方舟表示,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特区政府一直在探索新思路。之前也有创科方面的基金,但要经过层层审批,而现在是充分吸引社会上的风险投资基金,以配对形式共同投资。这不仅更多强调了市场资源配置作用,也让更多创科初创企业受惠。 海内外的知名科研机构,纷纷认识到本届特区政府对科研的热切支持和投入,陆续与香港展开合作。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港成立全球首个海外创新中心;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港成立首个海外科研基地;美国康奈尔大学也与香港城市大学不断扩大合作…… “香港有‘超级联系人’的功能,是一个极为理想的平台,可让香港、内地和外国的科学家并肩工作。”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这样定位香港在创科方面的角色。 在与内地开展科研合作方面,截至2016年年底,香港已有16所获国家科技部批准成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伙伴实验室,以及6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日前,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也宣布,将在香港设立干细胞研究中心。 特区政府的一系列举措,也引发了社会上的积极回响。2015年首届香港国际创客节举行,至今已举办两届。内地知名企业家亲赴香港与香港青年面对面,参与论坛的多为80后或90后香港青年,他们的奇思妙想引发企业家惊叹叫好。 特区政府主办的“创科博览2016”展览门票引发热抢,蛟龙号、深海无人潜水机器人等模型前总是人山人海,被多家媒体形容为“香港近年来少见的科普热”;2016年在香港注册的初创企业达1926家,同比增长24%……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一些中学生的科学梦想已往前迈进一大步。在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中,香港中学生设计的太空养蚕等三个实验项目,被选中带上太空。 香港的创科氛围,有目共睹。这吸引越来越多内地企业在港设立创业平台,2016年,阿里巴巴集团在香港成立10亿港元香港创业者基金,红杉资本成立香港X科技创业平台。 “这都说明香港的潜力和实力,香港人应该充满信心。香港的创科事业大有可为,会为创科人才提供大量机会。”香港特区政府创新及科技局局长杨伟雄说。 然而,香港的科技创新产业确实起步较晚,应如何加速发展? 方舟表示,香港空间及市场有限,用好内地尤其是邻近香港的珠三角的创新科技产业链,并积极参与到国家战略中去,是香港科技产业再出发的一个重要机会。 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兼医学院教授沈祖尧,以“大肠癌发生分子机制、早期预警、防治研究”获得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他指出,虽然香港有不少科研优势,但由于空间有限,人口不多,应用人群有限。内地的科研水平近年发展突飞猛进,未来希望能够与内地合作,在内地推广项目落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