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香港频道> 闽港要闻 > 正文
资产门槛跃升百倍 内地客户会陷入赴港开户难吗?
2017-02-16 09:05:1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夏芳  

资产门槛跃升百倍 多方解读背后事因

内地客户会陷入赴港开户难吗?

近期有人开玩笑说,想在香港银行开立账户,从2月起只有“壕客”开得起了!为何这么说?招商银行近期发布通知表示,内地客户开立香港账户的资产门槛,已由此前的5万元人民币提至500万元(日均资金留存)。祭出狠招的并非招商银行一家,去年11月,花旗银行就将个人账户的开户资金从1万港元提升到150万港元,整整高了150倍!

谁将成为“第三家”

招商银行客服热线在回答问询时表示,自2月1日起,内地客户在香港地区开办储蓄卡“香港一卡通”需要满足年满18周岁、内地居民并且持有内地一张招商银行“私钻卡”(私人银行卡或钻石卡),连续3个月日均资产不少于500万元等条件。客服人员表示,这次调整是招行业务流程改造和香港系统优化要求。

一般来说,内地居民开立香港账户,主要是用来购买和续缴香港保费、海外投资和跨境转账。自2016年以来,内地资金出海需求强烈,内地人不断涌入香港开户。招行的“香港一卡通”因为办理方便,资产门槛低而广受欢迎。业内人士表示,如今要求500万元的现金摆在账户内,已非普通客户力所能及,这将绝大多数人的开立需求拒之门外。

除了招商银行和花旗银行两家,近期部分在内地的港资银行和在香港有分行的中资银行,都不约而同地收紧内地投资者开立资格。中国银行客服人员表示,客户要开户,需要附加购买保险产品时间满一年,或者购买两个月以上的理财产品、购买金额超过20万元的条件。其他部分银行虽然暂时没有对个人资产门槛设限,但在资质的审核上越来越严。就算材料准备齐全,申请也不一定都能通过。

前几年,客户到香港去开户相对容易,香港各家银行也是大加欢迎。有业内人士认为,如今风向渐变,内地人到香港开立银行账户已经越来越难了,未来可能还会更难。更有媒体猜测,继两家银行大幅度提高开户门槛后,谁将成为“第三家”?

银行的“顺势而为”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都跟“个人资金出海通道被不断收紧”的判断紧密相连。关于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在去年末内地居民赴香港买保险受限时被炒热一次,在今年初最新个人购汇政策发布时被炒热一次,最近招行将开户门槛提升100倍,自然又被拿出来翻炒一次。

香港某银行人民币业务工作人员表示,内地资金出海需求强烈,尤其去年以来,内地人不断涌入香港开户,在香港银行取现也有明显增加,“不排除今后其他银行也会相继提高门槛,以保持资金跨境流动的合规性。”言下之意是,收紧内地在香港开户,某种程度上是为了防止洗钱。

有评论认为,实际上,在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压力仍然巨大、外汇占款有跌无升、资本加速外流等因素叠加下,银行顺应管理部门稳定汇率、锁住资本的意图,提高境外开户门槛并不意外。

有媒体称,2016年人民币对美元下跌7%,创近年来最大跌幅。在美联储加息预期下,资金流出压力将持续扩大。今年最新的《个人购汇申请表》中明确表示,不得用于境外买房、证券投资、购买人寿保险和投资性返还分红类保险等尚未开放的资本项目。在外管局的压力下,中国内地的银行已经采取了系列措施控制资本外流,以此减轻人民币的贬值压力。再加上香港银行开户门槛的大幅提高,三方面叠加,个人资金搬家出海的渠道,已经基本被堵截。

开窗不会再关上

但收紧开户并非单单针对内地资金的“狼来了”。事实上,花旗银行虽然将开户门槛提高150倍,但标准却一视同仁。也就是说,提高门槛不只针对内地客户,而是适用于所有国际客户。

香港金管局副总裁阮国恒近日表示,不少做法是银行出于对自身风险的分析。事实上,除了内地人在港开户难之外,银行风险管理的收紧令许多香港本地人和中小企业开户也十分困难。金管局目前就要求银行推出复核机制,让申请失败的客户有上诉的权利。

针对“个人资金出海通道被不断收紧”的判断,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不会重回资本管制老路,打开的窗户不会再关上。

潘功胜强调,外汇管理政策未变。新的一年,外汇监管部门将强化监管和打击企业虚假对外投资、虚假利润汇出、伪造构造贸易背景骗汇、个人分拆购付汇、非法买卖外汇以及假借贸易或投资渠道对外转移资产等违法违规行为。

他还指出,目前,购买境外保险有一部分是属于经常项目下的,没有限制,例如在外旅行购买的人身意外险、疾病保险等。但如果购买投资分红险则属于个人资本项下,目前我国还没有开放。因此,境外购买投资类保险产品,违反了中国的现行外汇管理政策。

有香港业内人士举例说,不少内地人开户只为到香港购买保险,资金急进急出,这一现象已引起香港银行的警觉。结合潘功胜的表态看,内地客户港银开户资格趋严,实在是多方合力的一个结果。

相关阅读:
香港回归20周年
更多》闽港要闻
更多》图片新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